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
A.1980年月10月
B.1999年10月
C.2003年10月
D.2005年10月
2 .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3 .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D.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
4 . 1937年在杭州落成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
A.华罗庚
B.苏步青
C.李四光
D.茅以升
5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
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
7 . 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些反应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长期“左”倾冒进
B.缺乏连续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具有时代性
2016-12-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10 .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对这一方针理解错误的是
A.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B.改革开放后迎来发展的春天
C.由于“左”倾错误未能长期实行
D.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实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