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恢复教育权”运动,要求一切外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在教育部登记,以及所有这些院校中的领导人都必须是中国国民。不久,国民党有关孙逸仙的三民主义的政治教育进入院校。另一政策是在全国加强或建立国立大学,直接由南京教育部监督。从1933年开始,政府发布法令,包括管理必修课、选修课和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事宜。此外,还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虽然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教学计划的调整尚未完成,但政府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以及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采取“以俄为师”的方针,模仿苏联教育重建新中国教育制度。从教育理论到学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教材、方法等各方面对“苏联经验”系统地全盘移植。为了适应工业化需要,加速培养专门人才,从1952年开始,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其基本特点是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紧密相连,国家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

——摘编自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相比,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中国初期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意义。
2 . 1959年10月,故事片《五朵金花》《青春之歌》、中苏合拍片《风从东方来》等18部电影在全国大城市举办新片展览。在短短24天里,观众就达1.2亿人次,电影界也将1959年誉为“难忘的一九五九”。这些影片的放映(     
A.凸显了工业建设的成就B.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貌
C.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D.表明中苏两国关系日益紧密
2023-03-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法国总统蓬皮杜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改变了世界形势。”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类社会迈进原子能时代B.中国科技开始引领世界发展
C.世界军事信息化发展加快D.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核垄断
4 . 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航天科技成果。据此可知,中国(     
A.航天科技发展领先世界B.政府大力支持航天技术的发展
C.国防力量得到显著增强D.航天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4年,张爱萍将军创作“东风起舞,壮士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这首词的背景是中国(     
A.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1—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因此,许多大学的文、史、法学院或系实行合并,组建了多科性工学院,或独立成专门的工学院。这一调整(     
A.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院系设置B.意在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布局
C.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该曲曾在开国大典上作为背景音乐,也曾伴随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并多次被改编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影视等作品,受到各地群众喜爱。2009 年,《东方红》入选中宣部推荐的 100 首爱国歌曲。该作品(     
A.体现了艺术性与革命性、人民性的结合
B.彰显了时代性与历史性、世界性的统一
C.诠释了“双百方针”的深刻内涵与意义
D.说明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不断发展
8 . 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雷锋
9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B.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C.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D.使中国跻身科技强国之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21年11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A.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B.使得我国农业完全实现现代化
C.推动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D.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突出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