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建国以来全国高考的时间

1952年8月15日-17日3天,举行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

1966年,高考停招。大学只接受推荐的工农兵学员。

19771210日,全国各地573万考生参加高考。

1978年-2002年,高考时间固定在77日-9日这三天。但1978年是720日-22日和1983年是715日-17日。

2003年至今,高考日期是每年的67日-9日。但由于汶川大地震,2008年四川部分考试高考时间在73日-5日;由于新冠肺炎,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7日-9日。

——据有关资料整理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6-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发展简表

年份发展
1949接收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调配全国科研力量,组建研究机构
1952按照苏联依专业培养科技人才的经验,针对国家需要,组建新的专门学院
1956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对各部门进行综合整合,提出57个重点科研项目
19633制定"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的观点
1978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的转折点
80年代初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
1997年底中国科学院提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报告后,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曹效业《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


从表中提取一条或者多条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劳动教育思想——节选

时期劳动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战国时期的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
明清时期明末清初颜元认为:“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性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近代前期曾国藩认为,“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近代后期1928年,在全国教育会议上,蔡元培提出办教育应特别注意养成全国人民劳动的习惯,使劳心者亦出力以分工农之劳,而劳力者亦可减少工作时间,而得研求学习时机。
建国初期1949年,劳动教育以个人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为主要目的,提出坚持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
文革时期1966年,教育部指出要使青少年免受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就要“组织他们学习和劳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地输送他们上山下乡”。
改革开放时期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摘编自赵长林《新中国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有据,表述清晰)
2021-01-11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近年来在中国各界引起热评。作者根据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归纳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八大支柱”的“中国模式”。具体如下:

1.解放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支柱。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力量平衡。

3.“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为中国生存与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4.“摸着石头过河”: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道路,“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这就是邓小平的格言。

5.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中国当今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表现。

6.融入世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活动。

7.自由与公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

8.从奥运金牌到若贝尔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


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评析材料内容。(要求:1.对约翰▪奈斯比特的“八大支柱”以史实加以概括论证。2.请你对约翰▪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之外的缺失进行增补,并加以说明。)
2020-05-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现代中国航空航天成就简表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1-2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奠基阶段(1949—1955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天津大学的成立开了院系调整的先河。合理进行科技布局。
成熟阶段(1956—1966年)
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明确了知识分子的地位。成立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国家技术委员会、航空工业委员会。制定《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停滞阶段(1966—1976年)大批科研机构被撤销,大量科技人员遭到批判、迫害,科技事业遭到摧残和破坏而出现了大倒退。
重大变革阶段(1977年至今)恢复高考制度。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摘编自高建明《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及特色》


从上表中提取一条有关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其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说明”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9-08-10更新 | 656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货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语文教科书的演变

时期项目1908年吴曾祺版1935年叶圣陶版2013年版人教版
语体白话文086120
文言文7045860
作者性别267108166
0317
核心思想以“八条目”修身为主,“八条目”指的是《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民国“新修身”为主,包括孝道、兄弟、慈幼、公益、守法律、服兵役、纳税等以新时代“素质教育”为主

——摘编自吴婷婷《百年语文教科书选文文化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语文教科书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从不同角度提取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
10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的教育精英有几个阶段的转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摘编自李中清《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