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这是对谁的褒奖
A.钱学森B.袁隆平C.李四光D.杨利伟
2 .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史料考订派从史学界的主流地位一步步被推向“边缘”,唯物史学派成为主流。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B.新中国政权压制学术思想流派的发展
C.史料考订派理论缺失是它“边缘化”的主因
D.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受政治局势影响
3 .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形成
4 . 世界大国普遍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国家成果年份国家成果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61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1971苏联第一个空间站
1969美国人类第一次登月1975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

上述成果表明了当时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8-10-1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中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号系列飞船成功发射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6 . 1958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
B.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
C.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
D.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
7 . 1956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是错误的。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陆定一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口号的发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
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
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
2017-02-23更新 | 636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区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备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完全满足了建设人才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2016-11-27更新 | 159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