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明代中后期,很多图书均采用注释和注音式的编写,便于理解。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半醉也”的注释;《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辜音孤”的注释。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图书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文化发展
2 . 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
B.郑氏家族重视伦理道德
C.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儒学逐渐
A.经世致用化
B.世俗化
C.官方化
D.思辨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2018-11-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代中国一儒学家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位先生应该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
7 . 朱熹曰:“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可知朱熹的治学思想(  )
A.强调追求“科名爵禄”B.倡导为专制统治服务
C.主张实践“知行合一”D.追求实现道德至高境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宇宙便是吾心
C.有理而后有气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018-10-01更新 | 511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学者程颐称:“后来学者多耽(沉溺)《庄子》。若谨礼者不透,则是他须看庄子,为它极有胶固缠缚,则须求一放旷之说以自适。譬之有人于此,久困缠缚,则须觅一个出身处。”这一论断反映出
A.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混乱
B.社会动荡,学士心灵空虚
C.儒释道思想的碰撞融合
D.儒学独尊束缚了士人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