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39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董仲舒认为,人和天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如果自然界发生了灾害,这就是对人间的警告,如果不去反省改正,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衰败。由此可知,“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     
A.借助自然强化皇权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宗教迷信盛行一时D.儒学仁政民本思想
2022-07-12更新 | 468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载,汉初陆贾时时称《诗》《书》,为汉廷出使诸侯,定南越,除诸吕贡献力量;博士叔孙通自荐为汉制朝仪,朝仪成,刘邦感叹“吾乃今日知为皇帝贵。”这些现象反映出汉初
A.新儒学的地位得到提升B.儒学文治功用得到发挥
C.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D.儒士顺应潮流变异儒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记载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官六种》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1-27更新 | 837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董仲舒认为德治与刑罚在治理国家时如同四季有寒也有暑,统治者应该“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董仲舒意在强调治国应
A.通过道德教化民众B.实行大一统统治
C.稳固儒学独尊地位D.法治与教化并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隋唐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
7 . 有学者分析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潮指出:“外在的宇宙仍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式的概念所表述……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解释系统,于是就用它作为理解和处理天地人神一切问题的内在理路,由此衍生出种种知识与技术。”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汉代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B.天人感应起源于当时社会思潮
C.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D.文化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1-08-31更新 | 757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届高三8月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8 . 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奠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6958次组卷 | 6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