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自西汉起,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愈发有机结合,历代王朝一方面用“法律”防范惩处犯罪,一方面用“教化”教育引导向善。例如,汉承秦制,吸取秦朝速亡教训的同时,在治国方针上采取“霸王道杂之”的统治策略,这种做法
A.推动了礼法结合的完成B.从根本上改变义利观
C.促进了官僚制度的建立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021-06-2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皆自仲舒发之”:国立太学早已有之,州郡立学校推广文翁治蜀经验;儒经立博士官始自文景;重用“文学”之士始自严助、司马相如等,且多非“醇儒”;儒者为卿相自公孙弘始,其学“兼儒墨,合名法”。这说明
A.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B.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
C.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2021-06-15更新 | 5051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国时,任何思想家都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诸子理论,虽各家各派立论不同,然其都以天下为对象。所以共同要求者,乃是天下之治平,非各自国家之富强。秦人能统一天下,实已是当时社会一共同要求。

——摘编自钱穆《中国学术忍想十八讲》

材料二   董仲舒主张“王”的地位因天命而被确立起来,“王”通过正己而正人,并借此实现王道大统;君权源于天命,君主之治就必须是天道在人间的再现;天道尚阴阳,阳为主、为德,阴为辅、为刑,因此“德主刑辅”就是君主应当坚持的政治格言;国家主导型统治思想必须向儒家理论倾斜,并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皇帝应改变官僚体制的结构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德礼之治,通过官吏之举动的“上行下效”来完成。董仲舒之学完全可以被视为汉代皇权理论与儒学相连的关键一环,也为“天人三策”之后汉代君臣有关皇权性质的言说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摘编自朱《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以汉代德主刑辅思想演进的政治背景为切入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诸子理论的共同要求,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皇权理论提出的原因并评析其影响。
2021-06-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东汉时期,汉章帝曾召集儒生讨论儒学内部今文、古文经学的分歧,并决定扶持古文经学的发展;他还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这些举措意在
A.丰富儒学内容B.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巩固君主权威D.打击“家天下”观念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继秦王朝迅速崩溃后建立的汉朝并非简单的“汉承秦制”,汉朝不仅接受其制度框架和管辖疆域,更重要的是总结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强力政权迅速崩解的历史教训。站在先秦儒家对“礼乐制度”进行仁义伦理反思的立场上,汉初儒者贾谊明确地指出:秦朝的过错是片面地实施了法家工具主义的效力原则,“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以暴虐为天下始”,社会风气因此而衰变。其实,先秦法家工具主义取向的强制性和功效性思想,经过春秋和战国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到秦王朝建立时已经积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此产生了以无限酷刑和重刑实现法律的即时工具效力,“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所以,贾谊的总结一方面是在批判运用于秦朝的法津工具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在宣扬儒家的法律道德主义,“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摘编自单纯《过秦与正韩:论儒家对秦制及法家思想的批判》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秦汉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92次组卷 | 6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作为官定的课本,颁行全国;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规定为科举应试的标准。这些举措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促进了官方教育的兴起
C.重建了儒家的信仰理论D.强化了儒学的政治功能
2021-06-0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史记汲郑列传》载,汉武帝时直臣汲黯做东海太守时,“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即地方官助理)而任之。其治理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地方官员拥有官吏任免权B.儒家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C.道家思想仍发挥治国价值D.官民融洽已成政治常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长沙马王堆汉墓(约为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年表,采用“秦一张楚”的纪年顺序,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采用“秦楚之际”的纪年表述,但只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而把陈胜列入世家。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将陈胜和项羽都统一编入列传之中。对此变迁的合理解释是
A.史家对秦末史实的考证不断接近真实
B.司马迁对农民起义军有着同情和认可
C.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
D.传统史学体例和编年方式逐渐规范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