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92次组卷 | 6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变迁的深刻总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于春秋时代,当时在整个中原文化里,比较多的是忠、信、智、仁、勇。到春秋末期,在孔子思想中,“仁”成为最重要的价值观,到墨子那里又突出了“义”,孟子发展了“义”和“仁”,形成仁义。孟子还把仁、义、礼、智四者发展成为“四德”。经过汉代统治者推崇,传统价值观里又加了“信”,于是仁、义、礼、智、信等被称为“五常”,成为两千年来影响中国社会至深的基本价值观。在儒家推崇的“四书五经”里还有一些道德篇目,比如说孝悌、中和、诚敬,他们跟“五常”一起构成了儒家完整的价值体系,共同支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扩展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边疆民族地区也逐渐奉行不悖。

材料二   近代梁启超曾著《新民说》,强调提倡公德,说我们中国人以前讲的都是私德,所以近代人要特别提倡公德。梁启超讲的公德的核心就是爱国、利民。1912年,民国政府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立国之本,前四字见于孟子,后四字见于管子。如忠孝,孙中山讲究忠孝,他认为这个时代不能忠君,但可以忠于民、忠于事,为了事业的成功,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便是忠。后来孙中山提出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编自陈来《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演进趋势,并说明传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价值观所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元帝时期,政权枢机要官的27%以上是有儒学教养的人士,而到了东汉初期,这一数字变为7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汉初期(     
A.学术与政治开始结合B.官学教育日益普及
C.三教合流的趋向凸显D.主流思想得以强化
2022-08-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时间法家儒家道家其它及不可考者
高祖—武帝初年45.9%5%13.5%约35.6%
武帝初年—宣帝末年25.5%45.1%很少约29.4%

A.政治统一日益加强B.官僚体制发生异化
C.诸子百家文化没落D.官员群体出身多元
2021-11-18更新 | 35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河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博士源于战国,其职能是教授弟子、参政议政等。汉初的博士来源于诸子百家,到汉武帝时仅置“五经七家博士”。这反映了当时
A.博士地位上升B.主流思想变化C.礼制观念淡化D.文化艺术繁荣
6 . 秦汉之际,儒生的价值追求发生重大变化.共表现就是以营日圣王批评现实,转交为承认现实就是圣王之世。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之际的儒学
A.抛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学传统价值备受质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A.地方豪族势力强大B.政府注重豪族改造
C.儒家伦理影响显著D.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统计,在文化状况可考的公卿中,西汉初期儒家、儒者仅占5%,到西汉中期儒家占公卿总数的45.1%,居于各家之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儒学独尊的确立B.官学教育的发展
C.选官制度的改革D.官吏素质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
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
2.7%15.7%32.3%30.3%
A.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B.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D.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10 . 东汉时期,谶纬之学盛行,其以诡语托为天命预言,并附加图形解经述史,宣扬鬼神。刘秀曾经“宣布图谶于天下”,确定了谶纬作为法定经典的地位,于是学者争学谶纬,往往又加以荒诞之词。这种现象反映了
A.汉代新儒学的神秘主义B.新儒家学者的人文精神
C.动荡社会下的宗教发展D.玄学影响下的哲学变化
2021-12-2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