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哗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
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
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2 .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2020-09-05更新 | 510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2017-03-19更新 | 474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4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2019-10-19更新 | 204次组卷 | 50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记载了当时所见西汉时期各学术流派的著作,以下是各派著作数量变化的简单统计:
学术流派汉初著作数汉武帝之后著作数
阴阳家2种21篇
法家1种31篇
纵横家3种40篇3种5篇
杂家2种54篇28篇

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
②社会动乱导致文化衰落
③朝廷禁止诸子思想传播
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对待诸子之学的态度上,秦朝禁绝私学,独尊法家。而西汉前期的统治者,则对诸子之学实行兼容和开放的方针,并在政治实践中适时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思想理论。材料主要说明
A.皇帝的态度决定了学术的命运
B.思想文化的地位取决于政治需要
C.诸子的地位影响了思想的传播
D.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8-05-06更新 | 16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6届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三9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2016-12-12更新 | 206次组卷 | 26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

时期功臣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其他
汉高祖1
汉惠帝3
汉文帝4
汉景帝41
汉武帝5313
汉昭帝3
汉宣帝41
汉元帝2
汉成帝113
汉哀帝14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卷》


表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