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材料: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时间先秦时期汉代宋明时期明末清初
核心内容“仁”“礼”“仁政”“民贵君轻”等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存天理、灭人欲等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

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A.体现了伦理亲情化——神学化——哲理化的发展趋势
B.统治地位曾经受到冲击,但经过改造后得到巩固
C.在明末清初时注入新活力
D.自先秦起就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纵观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道”向上追寻,建构了兼具道德属性、自然属性的“天”,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这说明
A.儒家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儒、道思想发展呈现出逐渐合流的趋势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2019-05-07更新 | 457次组卷 | 3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陶希圣研究,“孔子”曾有六个阶段的变化:一变为自由地主阶级向残余贵族争取统治的民本政治学说与集团国家理论;再变为取得社会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之帝玉之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孔子遂由此成为神化的伟大人格;三变而拥抱道教佛教,孔子又变为真人、至人及菩萨;四变而道士化;五变而禅学化;六变而孔子之经世济民的探讨失败,所留存者,伟大的孔子,为地主阶级与士大夫集团之保护神。

——摘编自唐凯麟《现代视域中的儒家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孔子”阶段变化的一点或数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2-03-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6次组卷 | 4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2019-10-19更新 | 204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4-2015学年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

材料二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彼特拉克在他的《歌集》中写到:这里有数不清的悲伤,是野蛮凶狠的庙堂,这里是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道的学堂。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是个充满欺骗的场所。在这里,善良被扼杀,凶恶却在成长,这儿是人们死前的黑夜和地狱——难道上帝不将惩治你?……根之力量、草之汁液、花之美丽多彩,声、色、嗅、味在对立中组成之和谐,天下地上和大海中众多的生命之物……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于人。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

材料四   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这次挑战具有极其深远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到该世纪中期,原本只是路德个人的一次反叛教会的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新教宗教改革运动,彻底打破了西方基督教的统一。16~18世纪,西欧君主利用宗教争端紧紧控制了社会。通过限制诸侯贵族,王室得以拓展自己的势力并加强对臣民的控制能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彼特拉克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四,分析宗教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019-08-1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西汉列侯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
各朝所分封的功臣侯与外戚恩泽侯1391312132284143115101322
士人出身的列侯80001341024615
所占比例6%0005%4%29%32%13%40%46%68%

A.独尊儒术推行
B.宦官外戚专权
C.中央集权加强
D.重文轻武实施
9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406次组卷 | 145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2019-07-18更新 | 1863次组卷 | 3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