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于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
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
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史学家顾颉刚在评价汉武帝的某一措施时认为:它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实质相同,但手段却高明得多。这一措施是
A.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中朝D.盐铁官营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2020-12-11更新 | 641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三   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并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
6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过程中因时而变,下列相关阐述表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早期儒学
②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③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7 .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 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
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
8 . 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
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
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
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
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
2019-11-08更新 | 810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两千年来,儒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A.受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
C.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依据
D.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晋律》实行“五服治罪制度”,其刑罚原则是: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关系越亲则处罚越重;亲属相盗,关系越亲则处分越轻。这一立法的历史背景是
A.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
D.轻罪重罚观念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