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9999次组卷 | 4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宣帝晚年,曾与太子刘奭闲聊,刘奭认为皇帝执刑太深,宜用儒生实施仁政。宣帝勃然作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并感慨道:“将来乱我家者,太子也。”这说明汉宣帝治国
A.儒法并用宽严相济B.严格遵循西汉制度
C.休养生息施行仁政D.教育储君依法治国
2022-06-02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汉时期,在参与实际政治的过程中,儒家学者逐渐从“儒者”变成了“儒士”。因此,学者余英时指出“先秦儒家的君臣观在董仲舒手上也经过了一番相当彻底的法家化。”这里的“法家化”指的是儒学
A.丧失了社会批判精神B.完成政治体制化进程
C.融入于法家思想体系D.与官僚政治逐步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皇帝的支持下编撰《汉书》。他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先秦以来各种图书分为六大部类,即“六略”。第一部类是最重要的典籍,其中按重要性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和小学等。《汉书·艺文志》的书目分类及排列显示出
A.统治者倡导文化多样化发展B.史书编撰成为官方垄断事务
C.儒家思想仍然处于主导地位D.思想活跃带动文化交流繁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时,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吏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武帝时期开始任用儒生,但以积功而担任地方长吏的仍占多数,酷吏也极为活跃;元帝时期,经学之士已在地方长吏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法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需要
C.选官方式日趋完善D.地方官员主要出身于太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记载,“(汉武帝)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儒家的政治影响力增强B.儒学融汇百家思想成为正统
C.法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D.百家争鸣开始进入总结阶段
7 .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021-05-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2018-06-10更新 | 7077次组卷 | 7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