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今本《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著作,曾一度被怀疑是曹魏时期所作伪书。1977年安徽双古堆汉墓中发掘出一批简历,其内容大多能在今本《家语》中见到,如“孔子之匡”“孔子将西游至宋”等。这批简牍的价值在于
①证明了孔子思想在西汉时期开始流传
②为判断今本《家语》真伪提供新证据
③丰富了研究《孔子家语》的相关资料
④内容与今本不完全相同,但可以互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他指出,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在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初步奠定了它的“常态”。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常态”的是
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集体宰相制度
③儒家正统       ④官僚政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