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两汉时期,君臣“多遇灾而惧”。汉成帝时,地震、雨涝接踵而至,大司空师古上书“不敢言乞骸骨”而言 “臣之大罪”。至东汉被罢官者,太尉28次、司空23次、司徒11次,其因多日食、地震、疾疫;遇灾即罢免将相大臣逐渐成为封建王朝的一种定制。这一状况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的“神学化”B.官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问责制度”的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这体现了汉朝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高祖二年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者,置为三老。”汉惠帝四年下诏:“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赋役)”。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A.实行独尊儒术B.注重基层教化
C.确立察举选官D.推行重农抑商
2020-10-15更新 | 45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暑假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最初如此做的“先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唐太宗
2020-09-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 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汉武帝的这些措施
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
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2017-09-16更新 | 574次组卷 | 83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
2017-06-03更新 | 29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