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教育与社会变迁

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时期,教育呈现出不同特点,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最初只有英文、法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摘编自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2)同文馆是在什么运动中产生的?当时处境如何?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3)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据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未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以及作用。
2020-04-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明内部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作者迪特·森格哈斯认为,中国古典哲学对现代中国的意义在于它与当代现实有着相关的衔接点:

第一,中国古典哲学本身首先是一种克服危机的哲学。

第二,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具有显著的多样化特点。

第三,特别有意思的是,某些衔接点在内容上均涉及如何使社会制度保持持久和实现社会的稳定。

——迪特·森格哈斯《文明内部的冲突与世界秩序》,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31—32页

材料二:“……普世文明的含义是什么?之一观点暗示,总的来说,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首先,实际上在所有的社会里,人类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价值,如把谋杀看作罪……其次,‘普世文明’一词可以用来指文明化社会所共有的东西,如城市和识字,这些使它们区别于原始社会和野蛮人。当然,这是18世纪时这一词的独特含义……”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43—44页


问题
(1)以儒家为例,说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本身首先是一种克服危机的哲学”。
(2)为什么说“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具有显著的多样化特点”?
(3)萨缪尔·亨廷顿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和政论家,他所推崇的“普世文明”具有何种性质的价值观、信仰和体制?
(4)中国儒家学说中哪些思想具有普世意义?
(5)我们如何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共存?
2019-10-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