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即通晓经学。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人仁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汉代
A.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B.察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C.儒学对人才选拔的影响显著D.思想活跃有助于官员选拔
2 . 如图为《史记》所载黄帝世系。这一记载
A.出现时间较晚其真实性不可考证B.标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反映出中国人的“大一统”观念D.表明西汉开始了夷夏共同体重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材料二   自汉以来,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佛道思想。宋朝时程朱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明中期,王阳明心学形成。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等


(1)从材料一中提取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至清代中叶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史料记载出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君之养民,五教五用马。……民有不循斯教者 ……五刑以加焉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顾钧集》第5卷
A.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
C.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
A.强化君主专制B.渗透儒家伦理C.充满人文色彩D.维护民众利益
2020-11-17更新 | 617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西汉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研究毕业,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
A.平民子弟开始接受教育B.政府官员都来自于太学
C.儒学地位得到大大提高D.重文轻武思想非常流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宣帝下诏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皆勿坐。”这一规定
A.体现了以礼入法B.反映了兼爱思想
C.加强了法律权威D.终止了严刑峻法
8 . 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
★凸显君主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对君主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制定律令与裁决刑事的原则和教条
★思想一致的时代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汉代儒学的发展
C.宋明理学的兴起
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两汉时期,郡太守韩延寿和许荆在处理兄弟争财的案件时都认为“教化不行”,“至令民有骨肉争讼”,“咎在太守”。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请罪。争讼者的族人都批评指责两兄弟,不久,“兄弟感悔”。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
B.财产纠纷涉及宗族的整体利益
C.民事调解渗透德主刑辅的思想
D.礼法结合的司法制度趋向完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时的黄老学说D.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