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晋高僧慧远讲经时,讲诵儒家《丧服经》宣扬尊敬先祖,他还引老庄理论解说佛经《高僧传》来诠释法性。这说明,慧远的佛法理论(  )
A.改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深受中国本土文化浸润
C.实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逐渐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在汉初处于相对沉寂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儒学在汉初正处于初步复兴的阶段。汉初政治环境较为宽松,儒者与现实之间的初步沟通成为正常现象。以“重儒尚道”的陆贾和“颇通诸家之书”的贾谊为代表的儒者,在摒弃儒学“好是古非今”“眩于名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亡秦之政的反思,呼吁儒学复归。他们还积极阐释“礼治”原则,分君臣上下,别父子六亲,逐渐完成了汉初儒学的转型,从而为武帝时期锻造成为新儒学奠定了学术思想基础。

——摘编自黄朴民《简论儒学在汉初的初步复兴》

材料二 北宋儒者顺应时代变迁,在批判佛道违背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同时,重视质朴实用的古文,开展古文运动。他们写出的文章有主旨内涵,针砭时弊,各抒己见,不再只注重辞藻的堆砌,其影响不仅涉及文学范围,也涉及政治思想范围。孟子辟异端的方法深刻地启示宋人,不能用单纯的粗暴的方式去毁坏庙宇或者捣毁佛像,而是应从根本上修正思想。孟子较前代相比,受到普遍关注,其著作学说被注释与解读。这种转型适应了社会历史潮流,实现了复兴儒学的目的,更强调务实精神,使儒学地位不断上升,对中国文化和精神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裴晓冬《浅谈宋代儒学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儒学复兴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儒学转型的表现与影响。
2021-03-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三教合一

中国古代的三教合一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复兴

三角贸易

近代大西洋三角贸易是指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

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八字方针

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好转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