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王维“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居于儒家价值观高地的士大夫们,在私人生活中与僧、道人士过从甚密。这反映了唐代
A.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快速发展B.活泼、开放的社会风气
C.复兴儒学成为时代发展需要D.士大夫宗教信仰多元化
2022-02-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东晋孙绰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由此可知
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B.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佛道吸收儒家传统理论
2021-07-23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道教地位上升B.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C.儒佛道出现融合的趋势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021-06-13更新 | 20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宋临济宗禅师宗杲认为:“三教圣人所说之法,无非是劝善诫恶,正人心术。”忠义孝道以及治人安国之术与佛教的宗旨并不矛盾。材料说明
A.儒、道、佛逐渐融合B.三教合归于佛学思想
C.儒学正统地位正丧失D.佛教逐渐取代儒学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该材料意在强调(  )
A.儒学地位面临挑战B.佛道思想占统治地位
C.社会传统观念改变D.儒释道呈现融合趋势
7 . 如图是建于宋代的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老君”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仁”B.“礼”C.“道”D.“法”
2020-02-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这一运动
A.促使三教开始融合B.实现了儒学官方化
C.奠定理学思想基础D.加速了佛道的衰落
9 . 阅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1)指出孔子的思想核心及政治、教育上的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四: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专制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材料五: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材料六: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收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
(4)依据材料五,简要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依据材料六,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017-07-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