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积极适应中国环境
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2 . 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耕读风尚开始形成
2023-01-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受到冲击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佛教渐趋本土化D.思想呈现多元特征
4 . 北宋教育家胡瑗(993-1059)提出了“分斋”教学模式,即在书院里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经义”斋教授弟子儒学经典,“治事”斋讲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实用知识。这一教育实践折射出(     
A.北宋出现严重统治危机B.时代需要推动教育革新
C.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科举制度催生向学风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由此可知,韩愈对“道”的解释意在(       
A.复兴儒学B.推动佛教本土化C.宣扬民本D.阐明天理的内涵
2022-06-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唐代以后,佛教开始大力宣扬孝道,还专门编写了讲孝的教义,如《父母重经》宣扬应报父母养育之恩;宋代著名禅僧契嵩作《孝经》十二章,宣扬戒就是孝,持戒就是为父母修福。这反映了
A.佛教与儒家争夺在中国的正统地位B.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
C.古代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D.儒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7 . 有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
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获得新发展
8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B.魏晋文化独树一帜
C.儒佛道出现合流趋势D.山水人物画是魏晋绘画主流
2022-03-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唐朝中期,韩愈仿照佛教的法统编造了“道统说”,宣称古圣贤、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之间存在一个承接的道统,只是到了孟子就中断了,现在要由他来传承。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主流思想遭受严重冲击B.儒学正统亟需恢复
C.重建信仰成为士人根本任务D.三教合一开始出现
2022-03-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魏晋时期,世人多有称颂名士拥有人性之美,尤其是其诗化的人生、挥洒的才情、张扬的个性以及浓烈的情感。这可用于说明魏晋时期
A.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已动摇B.政治环境变化影响世人价值观念
C.人物品评渗透德治教化思想D.国家逐步强化社会伦理价值观念
2022-03-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