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相关历史现象的描述: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
赵世瑜《文化发展历程》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孙学功《(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经济发展B.程朱理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C.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要性D.伦理纲常在五代时渐趋崩坏
2 . 儒、释、道三教合祀庙宇在宋代已出现,具体名称包括“三教道场”“三教院”等,名称中的“道场”“院”表明这类庙宇可能与佛教信仰传统有关。这体现了(       
A.儒学正统地位动摇B.佛教成为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教的融合D.道教缺乏社会基础
2022-1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先秦哲学已含有丰富的本体论和宇宙论思想,但是因为中国哲学擅于一种境界的冥合与体悟,某种程度上疏于思辨论证,所以这部分内容在先秦时被悬置,至宋明时才被挖掘。之所以在宋明时期被挖掘,主要原因在于(     
A.宋朝政治文化政策提供了宽松环境B.理学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
C.佛学为理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助缘D.唐代中后期的儒学复兴运动
2022-12-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儒家学说往往重视纲常伦理,等级秩序。据此推断儒家学说的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A.西汉B.东汉C.唐朝D.五代十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古文经学家研究“五经”注重名物、词语的解释,意在探讨“三代”的典章制度。到了宋代,学者们的兴趣转向“义理”,也就是经书里的根本道理。这一派学者把儒家倡导的封建伦理准则加以抽象化、哲学化,看作先天地而存在的永恒的“天理”,简称为“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的核心是探讨“三代”典章制度
B.汉代为宋代儒学发展奠定了典章制度的基础
C.宋代儒学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哲学基础
D.宋代儒学是在汉代儒学基础上的体系化发展
2022-10-1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百校联盟(名校联测)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唐朝实现了儒道佛三教鼎立,三教各自的外在修养使人们对它们的作用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直到宋代还有“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这正是时人对三教认识的典型反映。但不少人在这一时期也强调三教的一致性,所谓“殊途而同归者也”。对材料中“同归”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哲学思想方面的相似性B.对儒家道德观念的认同
C.组织结构方面的一致性D.三者服务对象的同一性
7 . 理学家在继承先秦儒家“义以生利”重义轻利思想的基础上,对义利观作了一些微调。如南宋浙东学派提出了“义利并立”“以利合义”“义利双行”;其代表人物叶适认为,功利是义理的外化,义成为养利的手段。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完善促使读书人追求功名
B.士族衰落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儒学的演进
8 . 北宋教育家胡瑗(993-1059)提出了“分斋”教学模式,即在书院里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经义”斋教授弟子儒学经典,“治事”斋讲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实用知识。这一教育实践折射出(     
A.北宋出现严重统治危机B.时代需要推动教育革新
C.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科举制度催生向学风尚
9 . 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由此可知,韩愈对“道”的解释意在(       
A.复兴儒学B.推动佛教本土化C.宣扬民本D.阐明天理的内涵
2022-06-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唐代以后,佛教开始大力宣扬孝道,还专门编写了讲孝的教义,如《父母重经》宣扬应报父母养育之恩;宋代著名禅僧契嵩作《孝经》十二章,宣扬戒就是孝,持戒就是为父母修福。这反映了
A.佛教与儒家争夺在中国的正统地位B.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
C.古代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D.儒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