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材料   “民胞物与”思想出自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乾称篇》。《乾称篇》开篇说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乾称父,坤称母”,人之“性”在天地万物中具有能动的引领作用,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团结同胞,爱护万物。张载从天地万物一体的角度阐发“民胞物与”的仁爱思想,“仁”的基本语境从人性的“恻隐之心”拓展至“性”与“天道”和合,“性即天道也”,“大其心”容载万物,视百姓为我的兄弟姐妹,万物为我的朋友伙伴。“民胞物与”为不同文明之间形成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关系、营建地球美好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

——摘编自任俊华、胡丹丹《儒学“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胞物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胞物与”思想的现代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官学德育模式的实现途径以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为主,出于教学衔接的方便与统一性,统治者要求地方官学的德育课程设置基本上要与太学保持一致。课程设置主要有《诗》学、《书》学、《礼》学、《易》学、《论语》学和《孝经》。经师讲学是汉代讲学的主要教学形式,太学博士通过大班上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由于汉代太学师生比例相差悬殊,仅靠大班上课很难满足学生求学的要求,也采取弟子相传的教学形式。集会是汉代太学特有的一种教学方式,许多以讨论经学或演示礼仪为内容的集会,一般由皇帝主持。

——摘编自《西汉官学德育模式构建研究》

材料二   朱熹在为白鹿洞书院制定课程计划时,除了讲授儒家传统课程“五经”外,还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一起编成“四书”,强调学生先读“四书”再读“五经”。书院在教学中采取重视自学、升堂讲学、自由论辩等教学方法。朱熹指导学生读书的原则、方法有六项,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与居敬持志。自由论辩必然要求书院进行开放性的教学,对不同学术流派、不同学生观点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允许不同观点的人会讲论辩,是书院实行自由讲学的一种典型方式。

——摘编自《南宋白鹿洞书院对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践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官学开展德育实践的有利因素和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南宋书院德育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异同点。
3 . 童蒙教育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童蒙教育兴盛发展的时代。在宋朝重视儒学教化和文风熏陶的政策激励下,童蒙学校从官学到民间宗族创办的私塾、义学遍布天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使用使童蒙教材和少儿读物的大量印刷和标准化印制成为可能。宋代理学大师们不仅重视蒙学,还立足理学学术发展和道德伦理体系建设并提出了诸多关于蒙学发展的创新性教育思想。

——摘编自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童蒙教育不仅教授儿童识字,具备基本的阅读基础能力,而且高度重视理学提倡的道德伦理教育。朱熹所著童蒙教材《小学》称人生需要恪守遵循的人伦规范要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即五教。除朱熹所著《小学》外,陈淳所著《启蒙初诵》和真德秀所著《教子斋规》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编著的侧重理学道德教化的优秀童蒙教材。此外,其他多种专业知识如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和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心性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宋代童蒙教育对儿童和整个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宋代童蒙教育发展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童蒙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