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南宋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强调“知行合一”。
2019-07-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统治中国社会的儒教至宋朝已存在了1000多年。12世纪时又多了一个……他系统整理了儒家学说,使之上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这里的“他”最有可能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3 .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这种研究又直接关系到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何使人向善问题上,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明朝的王阳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的古希腊思想家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为宣扬人文主义,近代意大利掀起了什么运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了哪些主张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4)中西方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启迪意义?
2019-02-1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海门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南宋以后儒学的地位又有何变化?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9 .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是唯物主义B.强调天理与人欲对立
C.强调本心体悟D.认识事物的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