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哲学家们关注的重心从外在的“天理”规范秩序转向内在的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然之性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也被加以注意和强调。为这一转变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程颐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在传播儒学的过程中,认为“不以老幼贵贱贤愚”“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他独创的“百姓日用是道”和“身本论”思想都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到“良知”。王艮的这一思想(     
A.有利于推动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践行了“正君心”的理论
C.强调格物致知是达到天理的正确途径D.蕴含近代民主启蒙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主张
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
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
2022-05-17更新 | 978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协作体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王阳明的弟子王艮,进行广泛的讲学传道。他“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
A.标志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B.反映了当时生产关系的转型
C.瓦解了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D.推动了儒学思想趋向平民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他认为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致,即实行。他所说的“良知”指
A.心理自觉,扬善抑恶B.强调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C.恢复良心,学以致圣D.回复善良,以理统情
2022-02-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五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程颐、程颢曾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一说法
A.确立了三纲五常儒家伦理观B.将伦理纲常提高到本体地位
C.导致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D.成为格物致知的理论基础
7 .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这句话可能出自哪一学派
A.黄老之学B.两汉经学C.魏晋玄学D.程朱理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朱熹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体察自己的道德,在处世态度方面,则强调中庸原则,认为做到中庸就能“和”。朱熹的这一思想旨在
A.提高个人道德素质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宣扬儒家中庸思想D.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9 . 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下列古代思想家对仁的阐述对应错误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人道德自觉
B.孟子——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C.程颢——仁者能化物于无形,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D.朱熹——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精神的自主和自由以及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0 . 朱熹认为,“佛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材料体现了朱熹
A.融合佛、儒创立理学B.重视佛教超过儒学C.欣赏佛学的思辨义理D.肯定佛教排斥儒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