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3 道试题
1 . 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下面属于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A.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B.主张“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C.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D.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黄宗羲认为,“有明之无善政,自皇帝罢承相始也”,章奏应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做到宰相“凡事无不得达”。其意在
A.恢复与健全丞相制度B.推行虚君民主制政体
C.完善分权与制衡机制D.限制过分膨胀的君权
3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宋明理学
C.提倡公平法治D.以天下为己任
2020-11-17更新 | 223次组卷 | 5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019-10-24更新 | 304次组卷 | 67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是
A.李贽B.王夫之C.顾炎武D.黄宗羲
6 . 下列明清时期思想家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
顾炎武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黄宗羲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王夫之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A.抨击程朱理学B.倡导经世致用
C.继承儒家思想D.反对君主专制
2018-10-01更新 | 3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王夫之《读〈通鉴〉论》就“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认为,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学者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A.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B.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C.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D.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黄宗羲十四岁时随父在京生活,深受其父及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的影响。因此.黄宗羲所设计的“学校”与东林书院的实践不无关系。这表明
A.黄宗羲继承了东林党反君权思想B.明末已出现针砭时政的现象
C.东林书院相当于资产阶级的议会D.明代政党政治斗争的明朗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曾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未熹认为,就那些对待臣下态度非常恶劣的君主而言,“寇仇之报,不亦宜乎?”但朱熹强调孟子的说法只是一种要求君主礼遇臣下的警示之语,并非表示臣下可以真正对君“不忠”。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   在黄宗羲看来,君和臣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其关系应是“名异(具体位置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着职责,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同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别指出其历史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
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