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2 . 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传统君、臣,民关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权至高无上,导致君臣,君民关系失衡。为此,他提出“天子一位”“禄以代耕”,实际上就是把君主置于与普通民众同等的地位,以表达君、臣、民在政治上的互相平等。顾炎武的主张(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
C.根源于自然经济的解体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其著作《读通鉴论》集中反映了他的历史观,王夫之着重批判历史现象,认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势之所趋”,它表现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客观趋势。根据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势”和“理”的具体论述,王夫之提出了“理势合而为天”的学说,“天”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他认为天的内既包括贤者的“己之天”,也包括属于普通民众的“"民之天”,主张“圣人所用之天,民之天也”,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摘编自蒙晨《浅析王夫之的历史观》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夫之的历史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评王夫之的历史观。
2020-07-07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分层训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古代长期盛行“华夏中心论”。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进而他又提出“文化中心转移”论,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这
A.体现了朴素的唯心主义史观
B.反映了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C.旨在论证文明中心转移趋势
D.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2019-03-27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4月27日 《每日一题》必修3-周末培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
B.限制专权回应了时代诉求
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现
D.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
2019-03-08更新 | 60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4月23日 《每日一题》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黄宗羲早年在《留书》中,斥责清朝为伪朝,后期所作的《明夷待访录》中取消了对清人的责骂,晚年时称清朝为“国朝”。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黄宗羲跻身统治者行列B.满汉民族矛盾的消除
C.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D.“康乾盛世”的出现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唐朝统治者整体而言,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材料三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实质。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从汉至唐推动儒学地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4)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说:“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黄、顾二人的共同思想是
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工商皆本
C.批判君主专制D.挑战儒学正统
2021-03-06更新 | 362次组卷 | 8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分层训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明末清初的思想界异常活跃,有一位思想家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该主张
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B.论述了“王国”和“亡天下”的区别
C.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D.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思想武器
2021-05-13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