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曾国藩在为王夫之《船山遗书》作序时指出,“船山先生注《正蒙》数万言,注《礼记》数十万言,幽以究民物之同原,显以纲维万事,弭世乱于未形,其于古者明体达用、盈科后进之旨,往往近之”。其目的在于肯定王夫之(     
A.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以促进社会转型
B.“工商皆本”的思想以推进洋务运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D.经世致用的主张以促进社会稳定
2 .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B.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C.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D.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2023-02-08更新 | 55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统治者)通过选择,在诸子百家中逐渐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善于继承前朝的典章制度,并与时推移,加以适当的因革损益,使之合于当世,便于应用。其生聚教训之策,更足以内裕民生而外服四夷。内裕民生应视为安邦之本。在分配经济资源,在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中,儒家满足人民的一个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强调民生,制民恒产,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其推行的文官制度、教育制度,为平民、为农家子弟提供了受教育及参与政治的机会。这种制度的建构本身,是儒家理念促成的。这个制度文明背后的理念,是维系人心,协调社会人心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摘编自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是如何通过选择确立儒家地位的,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以隋唐到明清的儒学地位为例,阐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下面两图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据此可推知,当时的思想变迁(     
A.是对儒学的批判并动摇了其统治地位B.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C.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D.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
2022-12-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敦煌千佛洞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图中唐玄奘的徒弟“猴行者”带着东坡巾,是一个儒生打扮。同时代的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唐僧的大徒弟“猴行者”也是个忠诚的“白衣秀士”。但明代成书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却变成了蔑视皇权,大闹天宫的妖王。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逐步发展B.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C.正统思想发生变化D.宗教观念影响文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