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
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
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
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
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8-05-28更新 | 55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高二历史之2018年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是这种转变的表现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彻底冲破了宋明理学弊端是这种转变的影响
2020-07-28更新 | 244次组卷 | 33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押题专练
3 . 下表是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观念文化演变表,说明       
中国社会观念文化演变
A.社会主义观念文化成为新思潮的主流B.观念文化的发展始终立足于社会实际
C.儒学受到冲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D.观念文化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向近代转变
4 . 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导向——经世致用。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B.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C.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要求
D.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改造社会的主张
5 . 儒学发端于孔子,经孟子、荀子而确立,直至董仲舒时成为比较成熟的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明清之际诸儒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这一过程正是从诸子争鸣到一家独尊又到对传统儒学的扬弃发展。这些思想透露出
A.市民阶层价值取向需求B.汉代儒学背离了先秦的儒学思想
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儒家文化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6 .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
2020-10-18更新 | 33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9年4月24日 《每日一题》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二)
7 . 这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学术界曾称这个时代的思想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或“社会批判思潮”,或“前期思想启蒙”。这个时代
A.是承古萌新、向内反思的时代B.深受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C.提出了使社会剧变的理论D.提出了缓和君相矛盾的方案
2021-06-28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07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戏剧梗概如下:

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见一书生柳梦梅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城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京城。柳梦梅在京城应试后考中状元,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戏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9 . 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之延续,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后者
A.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B.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C.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019-04-23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戌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盛行,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