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么变化,都没有超出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围,其基本精神和特点没有改变,也没有发生过危机。以明清之际来说,当时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从文化上探寻明朝灭亡的原因,指出明朝实际上是亡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理学末流,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就对儒家文化产生危机感。相反,他们认为,明末之所以学风空疏,是因为丧失了儒家经世致用的精神,要纠正这种弊端,只要恢复经世致用的精神就可以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积而成的,具有相当成熟、相当稳定的形态,但是到了近代,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它就大体.上转变成为近代文化。一些西方学者,非常强调西方文化的“冲击”作用,他们认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才被迫做出反应,被迫向近代转变,诚然,当西方文化涌来时,中国传统文化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看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相衔接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王夫之等人如何发展传统儒学以应对明清之际的现实问题。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2021-11-12更新 | 3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 . 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己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
A.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B.抨击了理学的空疏之弊
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D.深受西学东渐风气影响
2022-02-20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中国古代史部分(配套练习)-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常考历史概念】讲解课件与配套练习(通用版)
3 . 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断言,“饮食男女皆义理所从出,功名高贵即道德之所归…确曾谓人心本无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王夫之认为,“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价值趋向是
A.存理灭欲B.理欲并存C.格物致知D.以民为本
4 . 黄宗羲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羲的这些主张(     
A.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特征B.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
C.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地位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2022-07-07更新 | 15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材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关于“民本”思想的主张。并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作出的“升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概括汉代儒学的主要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022-03-07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6 . 乾嘉时期,《墨子》《老子》等诸子学主要起着“羽翼六经”的作用。道光与同治年间,社会上出现了“通子致用”的言论,甚至有人提出“西学源于诸子说”。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文化专制日益松动B.国人对西学认识的深化
C.儒家思想受到冲击D.启蒙思想影响不断加深
2021-09-07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07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7 . 明朝东林学派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主张,把百姓看作是社会的主体。这一主张的提出
A.顺应了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要求B.动摇了南宋以来程朱理学的地位
C.是对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的继承D.否定以孔子的思想作为是非标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   为改变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观念,《共同纲领》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4912月,党和政府提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1950-1952年,800多万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参加土地改革的同时,积极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劳动作业中进行自我教育。此外,我国教育工作者还翻译一系列苏联书籍,推广苏联劳动教育的模式。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鼓舞了民众从事劳动创造的热情,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摘编自李健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劳动教育方针的提出与实践的背景。
2022-07-01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9 . 明清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明清时期出版商业务和销售对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学世俗化的趋势
C.专制统治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松弛
10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