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黄宗羲、唐甄等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019-06-12更新 | 316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7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学前考试历史试卷
2 . 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
2018-04-16更新 | 38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下表为知网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部分论文检索目录,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认识、理解。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整个古代中国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儒学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021-03-2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中叶以来,“弃儒从商”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士好言利”之讥,而“学者以治生为本”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B.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C.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
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5 . 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官办%民办%其他%不明%
宋代15.2870.69014.03
元代17.2361.150.3321.29
明代57.2129.840.2412.71
清代56.6724.110.5618.66

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6 . 明清时期旌表妇女贞洁,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贞节旌表制度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C.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很大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019-03-28更新 | 221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博爱县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卷
7 . 清初的思想家反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论说,他们把“理”和“欲”统一起来,认为“有欲斯有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这些主张
A.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地位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C.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加速了社会转型的步伐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所制定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9 . 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王艮的思想
A.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体现出一定的民本主义色彩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晚期的文化气象,当然也不拘一格,虽不全是反传统、重个性、重自由这一系列,但这一风气仍弥漫于思想、文学与艺术领域,是对传统权威及礼教规范诸种压力的反弹,也是在反弹过程中的反思。一时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风气所及,即使系出朱子理学的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诸人,抗争奸邪,意气慷慨,置生死于度外,其行为作风也已是狂狷之流,不同于世俗的乡愿。明清之交,国亡家破,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代严酷的权威压制,斩断了这一段反思的检讨与创新的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对于国家性质的提问,引发了自由与人权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其实与希腊古典思想关系不大,却是由宗教改革后重新界定神恩引申而来的。人类与个人都蒙受神恩,神创造了人,而且神爱世人,因此,人权是神圣的,人的自由不应当被别人剥夺。于是,国家是由个别国民合订的契约所创设的,以服务国民。这一转折,逐渐在国家的定义中,注入个别国民的权利,为民主政体确立了天赋人权为其基本要件。

——摘编自陆昱晖《浅谈西方民主政治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文化风气的主要特点,并评价这一风气。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文化风气与启蒙运动在内容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