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2021-09-27更新 | 5064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2 . 孔庙从祀是指以孔门弟子及后世儒者附祭孔庙。孔庙从祀延续千年,其间以“传道”“明道”儒者居多,如朱熹等。清代,范仲淹成为以事功著称从祀孔庙的第一人,开创了以“行道之儒”从祀之风气。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对改革的推崇B.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C.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范仲淹学术影响扩大
3 . 从两汉到魏晋时期,儒学积极融合佛、道等思想;隋唐时期,文化领域呈现出海纳百川的局面;宋明出现了里程碑式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但是清代文化却日趋琐碎,金石学、考据学占据了主流。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社会转型的迟滞B.文化多元发展的特点
C.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力D.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4 . 有学者指出: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在坐标轴上出现了由负到正的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人欲战胜天理并且取得主导位置B.中国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
C.资本主义萌芽获得了精神的动力D.人欲在天理范畴内获得一定认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
6 . 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下列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是其共同思想主张
B.其主张对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起起了一定作用
C.其思想体系与儒家无继承关系
D.其思想主张是当时社会变化的体现
2018-10-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全椒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B.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于发展
C.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8 .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宋代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经先史后”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这种变化反映了
A.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B.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
C.理学为史学服务D.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
2017-05-17更新 | 78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