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6-17世纪的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方法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则拿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出现以上不同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思想家水平的不同B.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
C.思想解放程度的不同D.东西方政治体制的不同
2 . 王守仁认为,一个观念正确与否,不能离开“行”而只在头脑中加以判定。同样,要了解人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某种观念,也必须根据其是否付诸实践来加以确认。王守仁的这一思想(     
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B.首倡了“经世致用”的学说
C.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D.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
2023-02-08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期中押题卷02
3 . 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传统君、臣,民关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权至高无上,导致君臣,君民关系失衡。为此,他提出“天子一位”“禄以代耕”,实际上就是把君主置于与普通民众同等的地位,以表达君、臣、民在政治上的互相平等。顾炎武的主张(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
C.根源于自然经济的解体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4 . 明清之际,意在救理学“支离”之弊的阳明学,已“置四海之困穷不言”。学人们希望通过名物器数、典章制度以扭转学风,维护社会秩序。明清之际学风产嬗变的主线是
A.批判理学支离弊端B.倡导社会制度变革
C.复兴先秦礼乐制度D.弘扬理学求实精神
5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富民”主张,如唐甄认为“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颜元提出“富天下,强天不,安天下”。这些主张
A.使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B.突破了宋明理学的义利观
C.为民本思想注入时代价值D.削弱了工商阶层的影响力
6 . 明清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明清时期出版商业务和销售对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文学世俗化的趋势
C.专制统治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松弛
7 . 梁启超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有过精辟的阐述:“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拋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做学问,是为政治而做学问。”据此可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
A.推动理学主体地位确立B.对传统秩序进行了反思
C.促进维新变法运动发展D.改变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2022-04-15更新 | 19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8 . 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有鉴于王学末流尚空谈的风气,以及个人经历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同时受东南地区生活环境影响,决定重新回到实学,倡导经世致用。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经世致用盛行于南方B.环境变化引发对现实的关注
C.清初思想界反对心学D.思想家着眼点转向客观世界
2022-01-19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9 . 有学者认为,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降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从思想角度看,明清之际的“新变”表现在
A.否定孔孟儒学B.冲破“天朝上国”观念束缚
C.主张民本思想D.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2021-11-14更新 | 109次组卷 | 6卷引用:中国古代史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备知识梳理与模拟演练(统编版)
10 . 黄宗羲、唐甄等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019-06-12更新 | 316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