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仅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才能使“君安而国可保也。”黄宗羲的目的是
A.利用学校掌控舆论限制君权B.加强对学校的管控以利思想统治
C.通过分权来制衡君主的权力D.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21-12-17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政令以定,风俗以一,有离俗不顺其上则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若祓不祥,然后刑于是起矣。

——摘编自荀子《荀子·议兵》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秦统一后,“师申(不害)商(鞅)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也。...又好用酷之吏, 赋敛亡度,竭民财力,百姓散亡,不得从耕织之业,群盗并起。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其最终结果则是二世而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因此董仲舒总结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也就是说,“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修教化而崇起之”。

——摘编自李俊芝等《董仲舒的德本法助思想》

材料三   黄宗羲的“治法”论所依托所维护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及“天下之法”的制度,与法家为维系君主独断独裁、绝对专制而施行的“以法治国”正相反。他抨击“非法之法”,而且把秦政秦法列为“非法之法”之首,就是抨击法家政治和法家的“以法治国”之术。

——摘编自俞荣根《黄宗羲的“治法”思想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孔孟治国思想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善治”主张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法治”思想的本质,并说明黄宗羲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黄宗羲指责银为货币是“天下之大害”,断言“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顾炎武把“倚银而富国”比喻为“恃酒而充饥”。王夫之则说“奸者逞,愿者削,召攘夺而弃本务,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走死天下者,唯银也”。这种观念
A.在思想史上有创新意义B.是重农抑商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C.具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D.体现了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位很投入的明朝遗民黄宗羲重新考虑了政治秩序的许多基本原则,得出结论说,“有些问题是小的,像对宦官监督不够等,但更多的都是大问题,像皇帝的权力太大。”这体现出黄宗羲
A.带有着反清复明思想B.致力于抨击君主专制
C.对传统制度有褒有贬D.反对颠覆传统的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