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甄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圣人(君王)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春秋】老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春秋】孔子)

材料二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战国】韩非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西汉]董仲舒)

材料三 君之无道也多矣,民之不乐其生也久矣!……(君)自尊(注:尊崇)则无臣,无臣则无民,无民则为独夫。(【清初】唐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与孔子主张中对“民”的不同态度。
(2)结合战国至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趋势,分别说明材料二中韩非子、董仲舒的君民关系主张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有关君民关系的主张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甄(1630-1704年),清初著名思想家。经历明亡和农民起义洗礼的他,以上古“三代之治”为摹本,论述了他所理解的理想国。唐甄认为君主应以遵守道义原则的方式对待民众。“天下之大可恃乎?甲兵之多可恃乎?君惟不义无道于民”,则“推之如蹶弱童也”。所以,国家要长治久安,君主须重民爱民。为此,他告诫君主“立国之道,惟在于富”,“富在编户”,“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他承认天子之尊,但“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统治者和民众都仁爱、中和,上下形成一种秩序井然、整个社会安宁和睦的氛围。这就是唐甄追求的理想王国。

——摘编自张磊《试析唐甄的理想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设计“理想国”的原因并分析其不足之处。

2018-11-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甄(1630-1704年)号圆亭,清达州人。顺治十四年举人,任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坐事革职,寄居吴下,潜心着述,家徒四壁,父母、兄死不能葬,仍振笔着书不缀,乐在其中。谓君子当厄,正为学用力之时。自负甚高,交往甚少。已之书稿,爱之如宝。批判君权神授,认为君主只不过是匹夫、独夫而已。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认为杀人之事,帝王居其半。官吏杀人,皆非彼之所杀,天子实杀之。其将官吏之贪视为天下最大的虐政之一。认为多官害民,天下难治,非民而官。认为人相处应如兄弟,同处天地之间犹同处一帐之内,并认为此天地生人之道。主张允许士议于学、庶人谤于道,让庶民干政。呼吁治不平必须富民,提出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户空虚,虽府库积财如山,实为贫国。著有《衡书》,含有权衡天下之意,后改名为《潜书》,另有《潜文》《潜诗》等。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词条资料》


(1)根据材料,概述唐甄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甄的思想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