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下列表格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作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概括中国古代的幸福观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
(2)结合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发展趋势。
(4)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宇宙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支配,可以认识;严格应用“科学方法”以认识每一个问题;人类可以被“教化”而进步。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后一条则出于洛克的思想。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1733年出版的《人论》中写道,“人文科学(也许)和其他科学一样可以归纳出明确的几点”,启蒙思想家就想揭示这“明确的几点”。孟德斯鸠用自然界的机制来模拟社会运行机制,逐一分析各种社会条件,得出人类精神深层地影响政治体系运行的要素。在共和制中左右民主制度运行的是“美德”,左右贵族制度运行的是“节制”,在君主制中是“荣誉”,而在专制体系中则是“恐惧”。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分配和平衡的理论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等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不仅体现在它以民主与科学作为自己的旗帜上,也体现在它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如果说伏尔泰是一位并不太成体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用一种模糊不清、主要是反思的方式写作,那么与他们不同,狄德罗是各位哲学家中最具纲领性的一位。他最大的影响在于他是《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撰稿人。《百科全书》力图把当时最先进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予以总结和传播。书中文章悉由当代各位主要启蒙思想家(包括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撰写,1751﹣1772年间出版共17卷,另有11卷插图。他希望它能够“改变人类思维的普遍方式”,他认为对所有的传统信仰都应该“不惜情面的予以全面审查”。该书畅销一时,重印多次,大大有助于启蒙思想在法国和欧洲的传播。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特点,并概括《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

(2)如何理解狄德罗是一位“最具纲领性”的人物?

2018-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契约,并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而是共同体和它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是合法的约定;它对一切人一视同仁,是公平的约定;它除了公共幸福之外,不能再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是有益的约定;它有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作保障,是稳定的约定。
——卢梭《社会契约》
(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在卢梭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流思想有何特点?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2010-03-02更新 | 891次组卷 | 2卷引用: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09—2010学年度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18471899年英国增设的政府机构(部分)

时间机构时间机构
1847济贫部1867贸易部
1852公务部1871地方事务部
1854殖民地事务部1899教育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不同于从前”的表现,并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增设政府机构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进化观念传入后,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
2022-04-30更新 | 466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涉及法国、德国和英国,虽然各国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以异端的孔子学说作为他们反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他在创建新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惊奇地发现了中国这个实例,并将它作为锐利的式器投向旧制度和旧势力。他在研究中国文化时发现了与基督教迥然不同的新文化,不说“灵魂不灭”,也不说“来世生活”,只谈道德。在伏尔泰看来这种哲学可以算是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了。

——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的认识。
2021-12-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位。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一切的准绳。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的理性主义在17世纪传入欧洲后,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洛克的学生沙夫茨伯里伯爵就曾表示:“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子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理性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说明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学者杜兰特曾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刺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为了他们的企业和贸易,他们需要立法的自由,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该学者在此强调
A.经济原因能解释一定的历史现象B.启蒙运动对大革命影响有限
C.结束专制统治是革命的终极目的D.法国大革命的群众基础薄弱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近代西方社会和古代希腊社会,我们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雅典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具有人文精神的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则是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有关“人”的解放因此成为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

——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既是启蒙时代的核心和高潮,也受到之前英国科学、政治的影响。那么,为何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呢?经济上,自路易十四始到路易十六大革命前夕,法国经济状况并不差,尤其是上层社会和商人们非常富足,这些贵族要么自己去做研究和思考社会问题,要么资助其他的精英去做。政治上,这时的法国变得专制,被剥夺权利的地方贵族逐渐集中到巴黎,有了议论政治和交流思想的机会。文化上,三位国王都重视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这让法国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启蒙思想能在法国迅速传播,还要感谢印刷术。印刷术让伏尔泰和狄德罗给法国人上了开启民智的课程,让孟德斯鸠和卢梭将未来社会的设想传播到远离巴黎的偏远地区。

——摘编自吴军《文明之光》(第四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社会”与古代“希腊社会”在哪两个方面存在着连续的“血缘”关系。结合所学,从““人”的解放”的角度,分别用一句话说明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形成于法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科学、政治”领域对法国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两个英国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