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卓越班)试题
2 .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2019-01-30更新 | 22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合肥市第168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2019-05-10更新 | 1427次组卷 | 37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火炬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卢梭照亮法国的自由之路
B.卢梭直接领导了法国大革命
C.卢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D.卢梭背叛了天主教
2018-11-13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明清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反映了当时西方的中国文化热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6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材料二:

时期人物主张
6世纪查士丁尼(东罗马帝国皇帝)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
13世纪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家)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
17世纪早期格老修斯(荷兰思想家)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
17世纪晚期洛克(英国思想家)自然法的内容是人们都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自由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受到侵犯,就有报复、反抗的权利。
18世纪卢梭(法国思想家)国家制定的法律起源于社会契约,它是人民公意的体现。实行这种法律也即实行人人平等。

材料三:清前期修订的《大清律》一直沿用到近代。该律法的特点是以官僚机构组织法和刑法为核心。其内容包括行刑、户律(田宅、婚姻等)、兵律(军政、邮驿等)、刑律(人命、盗贼、斗殴等)、工律(河防等)在施行中,由地方行政机构行使判决权。1905年起,沈家本等人修订、编纂了《大清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和《刑事诉讼律草案》等。新刑律采用西方近代刑法典的体例,取消了适用刑罚上的等级制度。民国初年,伍廷芳提出“视一国之文明与否,需视其司法能独立与否,并其执法廉明与否。”他草拟的“宪纲大旨”包括保护基本人权等内容。在实践中,他坚决反对上海当局不通过法律程序随意捕捉人犯的行径,并推动中国第一次实行陪审团参与审判。他致力于普及现代法律观念,塑造司法新形象,并希望收回外国人在华的法律特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的表格,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各个阶段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解读从清前期到民国初年中国法律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75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三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2018-01-29更新 | 457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