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并谈谈你对中西人文精神的认识。
2019-12-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场中外思想集锦

展览一:中外思想概览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烦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书名项目清朝《红楼梦》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和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中外名画欣赏

《清明上河图》                                 

《蒙娜丽莎》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2)上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的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大学进行了题为《中法伙伴关系:一个为了和平和进步的雄心》演讲时提到:“中国希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国希望能够加强人权,加强自由、民主,而且做出承诺,要批准公民和政治权利的公约。我深信在这样的做法当中,有一些法国的信念能够帮助贵国继续思考,……也可以成为中国迈向民主和人权的一个很好的启发。”
请回答:
(1)试归纳材料一的核心思想。并据此指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一些法国的信念”主要指什么?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这些“法国的信念”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中国应如何借鉴“法国的信念。”
2016-11-18更新 | 4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2)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思想产生的背景。
(3)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有何不同?简要分析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
(4)有学者说,文化的交流中有时会存在“误读”的现象。比如在法国启蒙思想家那里,儒家思想被“误读”为自由、平等、法治。简要分析这种“误读”产生的原因。简要谈谈你对这种“误读”的认识。
2013-05-16更新 | 5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