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认为:欧洲社会有三个转变,这些转变都是渐进的。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中包括君主立宪。这几个世纪中,大体从16世纪开始,到19世纪时完成这种转变,转变了几个世纪。一个制度的建立是一步一步的,是渐进的。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文明,不管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现在再加上政治文明,都必然是一个进程,不是一下子可以怎么样的。第三个“转变”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包括哲学思维的模式。这种思辨哲学的任务到19世纪时已基本完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从任意一个角度或从整体评析),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食糖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对此你有何认识?
2019-01-30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3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人文主义”在科学及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