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近代西方思想的发展以教会权威的下降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扩展为主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关于“人”的辩论:教会VS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是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文明过渡时期,关于“人”的认识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观点,对一些问题的辩论体现了新旧交替时代思想变化的轨迹。

天主教会认为,人类从亚当开始失去了自由意志,再也不能做出任何取悦于上帝的事情,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的价值就是赎罪。人应当一切以神为中心。世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积累财产是罪恶的,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禁欲才能接近上帝。人类应该绝对信仰上帝以获得幸福。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肯定自我价值,应当积极创造丰功伟业,追求现世幸福来体现价值。财富是一种体现人尊严的巨大力量。相信上帝,基督教会在统一了人性和神性的时候将是理想教会。

——摘编自何成刚等《世界古代近代史历史课标与史料研习》

材料二   伏尔泰1694年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因写作讽刺时政的文章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1726年流亡英国,期间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发表《哲学通信》等著作,作品中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抨击天主教会和新教的宗教迫害,专制政府草管人命等罪行。其作品经常在巴黎沙龙上诵读。1778年与世长辞。

卢梭1712出生于钟表匠家庭,家境贫寒。16岁开始四处漂泊,到巴黎后以《论科学与艺术》-文-举成名,受到巴黎沙龙追捧。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之后,受到法国当局的通缉。在乡间隐居多年,之后流亡到瑞士、普.鲁士、英国,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著作。1778 年去世。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期间先贤祠建立,作为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伏尔泰和卢梭的遗体都安葬于此。卢梭的学说传播到中国后,受到严复等知识分子的关注,并从中汲取救国的理论武器。


(1)关于“人”的辩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话题。请归纳材料一所涉及的辩论论点及论据,完成下表。
论据辩论论点天主教会人文主义者


(2)依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与卢梭两人经历的共同之处,并指出这些共同经历反映了大革命前法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启蒙思想的历史影响。
2021-11-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觉得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孔夫子,对于他的国家的上古时代所作的见证。因为孔夫子决不愿意说谎,他根本不做先知,他从来不说他有什么灵感,他也决不宣扬一种新宗教,他更不借助于什么威望,他根本不奉承他那时代的当朝皇帝,甚至都不谈论他。再说一遍,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忽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弊端而诞生于西方社会中的理论,对于历经数千年之久的中国文化传统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哲学,在20世纪初传进中国以后,能够席卷中国大地,成为主流思想意识形态,除了理论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以外,还因为它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相通性、相融性,这也是其作为外来的哲学而能迅速的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魏丕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和中国国情及儒家思想交融的历程》

材料三     钱穆先生说过“今天的世界,交通方便,全世界如一国。我认为儒家对今天以后的中国,仍当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世界文化亦自有其应有之影响。”两千多年来,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不断被深化和提升,儒家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联结世界人民命运的文化纽带,可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和文化支撑。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他是如何借助儒家思想支撑这些观点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文化如何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和文化支撑?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1632——1704年),继承和发展培根和霍布斯的学说,反对天赋观念论,认为心灵本是一张白纸,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反对君权神授说,拥护君主立宪,主张立法机关应是一个经选举产生的机构,而执行机关则是单个人或君主,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政府是人民对统治者的一种信任,统治者的权力是有条件的而非绝对的,人民是最终的主权归属。人民最初享有自然自由,后来订立契约进入社会,享有社会自由,社会自由须受法律约束,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摘编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材料二   到新文化运动起来的时候,已经有大批的留学生自欧美归国,例如胡适。正因胡有如此基础,遂使他成为民国时期引导中西文化沟通、结合,创造中国新文化的最重的领袖者之一。胡适明确地肯定,从大趋势看,文化的世界化是不可抗拒的。胡适为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即在国内专意强调西方文化的好处,在国外专意强调中国文化的好处。他坚信,“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个人若没有自由权,又不负责任,便和做奴隶一样”。《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所努力散播的新观念,在广大青年中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摘编自心事浩茫话当年纪念(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倡导的新学说,简折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新思想的特点,概括指出洛克和胡适新思想的相通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该思想家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