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可·波罗和他口述的《东方闻见录》,引起13世纪末的意大利人对遥远中国的好奇和兴趣上贡献良多。在意大利,关于中华帝国及其文化的详细知识是从16世纪就开始流传的。利玛窦和耶稣会士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开创了新局面。1685~1750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形象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黄金时期。伏尔泰等人发现了儒家学说和中国社会中极其积极的东西,把它当作他们开放社会的自由运动的模范。羡慕中国没有那些在欧洲影响了政治和民事生活的教堂,赞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体系。1760年以后,法国的哲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只剩下重农主义者还对中国感兴趣了。孟德斯鸠对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进行批判,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把对专制的批判和礼仪制度比作是一种国家独裁主义的宗教表达。

——摘编自史华罗《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说明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的价值。简析“中华帝国及文化”在意大利开始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加以解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有将18世纪看做大变革时期的人都必须了解,自近代早期变化便已经开始,随后发生的不过是这些变化的延续。对于那些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他们的生活重心仍旧是农业、陆上财产和拥有土地的贵族的政治权利。在这个世纪,即便是富于变化的社会(包括英国、荷兰和法国)也显示出一些顽固不变的结构要素,如宗教行为、政治理念和领导体制,以及传统社会精英的延续不断的影响。

——【美】伊塞·沃洛克、格雷戈里·布朗《现代欧洲史》

材料二


——【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注∶自然进程指以环境为中心,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指以文化为中心,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请以“传统与变革”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1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们热心于新的教育思想的实践,并得到一些王公贵族和开明君主的支持。在这些新的学校,他们一般以古典著作为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欣赏先贤们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培养高尚的情感和坚强的毅力。……他们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来教授不同的知识,注重启发引导,减少惩戒、杜绝体罚,给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天性发展。……这样的氛围为贵族们所仰慕,他们纷纷把子弟送到这里来。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教育的管理权掌控在政府和国家手中,教师成为国家的公职人员,而不再是僧侣。教育从服务社会的需求出发,为了培养和提高大众素质服务,而不再仅仅是培养能适应上流社会的人或者朝臣和绅士。在教学中摈弃了以宗教神学为主的内容,逐渐以世俗的艺术和科学为主。……新兴大学成为人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伦理观念、新价值观念以及新的人生准则的主要渠道。

——摘编自易然《从思想的沃土中汲取营养》


从两则材料中提取一个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说明有条理,表述清晰)
2022-08-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他们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上述思想和现象产生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
C.新航路开辟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英国,理性的自由运用体现在科学家能够自由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发表科学成果,并将自然科学运用到宗教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在科学的日益进步中增长了信心和怀疑精神,这种信心和怀疑精神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方式。材料表现了
A.启蒙理性精神源于英国B.近代自然科学逐渐普及
C.科学革命助推人文精神D.理性主义成为时代选择
6 . 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在言语间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各种弊端。他们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卢梭认为,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来制定法律,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由此可见,卢梭主张
A.保护私有财产B.议会权力至上C.实现君主立宪D.实行直接民主
8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主张提升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相信人类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强烈反对教皇和教会的反动统治D.重视利用民众世俗力量反对神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的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二是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反映了
A.对于理性思潮的批判B.工业革命发展的新需求
C.人主体地位开始确立D.对审美情趣的感性关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11-13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