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卢梭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绝无谬误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生活中更多的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B.反映了其思想的激进偏执
C.阻碍了启蒙思想宣传发展D.诱发了现实主义思潮兴起
2 . 伏尔泰说:所谓专制或专横的政府,是指君主可以随意夺走一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如果说曾有一个国家,在那里人的生命、财产和荣誉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便是中国。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先秦法家思想长期保障社会秩序稳定
B.传统封建社会存在制约绝对权力因素
C.封建社会重视保护人民私人财产安全
D.传统民本思想是西方启蒙思想的渊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儒家的思想教化中,儒家不主张将主体与客体绝对割裂开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对教化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生动阐释。北宋学者张载之所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因为在儒家教化体系中,受教化者并不仅仅将自己放在被教育者的位置上,他们念兹在兹、穷尽毕生追求的,是与上古先贤一致的价值观。在教化过程中,既有"天人感应"、《四书章句集注》的成人标准教材问世,也有《三字经》《千字文》等影响深远的蒙学读物流传至今。儒家还将丧葬、祭祀、入学、嫁娶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制度化、礼仪化。

——摘编自刘华荣《儒家教化思想研究》

材料二   卢梭认为,自由是人最宝贵的本性。如若能始终如一地遵照大自然的指引,那么前进的方向就不会错误。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儿童在长大成人之前才应该是儿童形象。善良的人性是逐步发展的,在不同阶段,人们的认知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人生秩序当中,童年存在其特有的地位,所以成人便是成人,孩子便是孩子,不能混为一谈。要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一旦人们自愿地通过约定制定了法律,公民则会对共同约定的法律非常认可,全体公民将以自身的力量维护法律,人们将会更加友爱,并对自身的幸福、利益、安全充满热情。然后有法律意识培养出来的公民构建全社会的制度。

——摘编自李润琳《卢梭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教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教化思想、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异同。
2021-02-20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伏尔泰将中国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孟德斯鸠则视中国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尽管具体内容有异,二人研究中国的目的则殊途同归。在该学者看来,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A.精神内核有所差别B.均在向中国宣传启蒙思想
C.政治主张没有差异D.都在为启蒙思想寻找论据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5 . 下表体现了欧洲儿童观的变化。这反映了
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
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
17世纪以后父母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
18世纪卢梭提出“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并著有教育学著作《爱弥儿》。
A.人文精神的复苏和发展B.反对封建专制的共同追求
C.提倡科学成为时代潮流D.教育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
2021-02-05更新 | 36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狄德罗主张,国家应当从教会手中把教育管理的权力拿过来普及义务教育,让平民百姓都学会读书算数的本领。大量删削那些无用的古典学科.突出数物化等学科的地位,辅以文学、历史、音乐、图画等科目,大学要突出科技教育。这些主张
A.强调了科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B.否定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
C.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目标D.蕴含了理性主义的教育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启蒙运动中,由于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辉煌胜利,从而启蒙思想家普遍崇尚科学和科学理性,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渗透在一切人文社会科学之中,最后,使得科学取代和窒息了人文。据此可知
A.启蒙运动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B.人文思想助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过度推崇科学理性带来负面影响D.启蒙运动为科学发展扫清了障碍
8 . 美国学者彼得·盖伊在《启蒙时代》一书中说道:“他们(启蒙思想家)彼此展开无休止的论战,有些交往完全是唇枪舌剑,毫不客气······此外,外界的骚扰或对骚扰的担心也驱使启蒙哲人们想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忘掉他们之间的分歧。”这一说法
A.折射出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精神B.揭示了启蒙运动形成的根源
C.表达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诉求D.忽视了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伏尔泰反对上帝的意志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天命论,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社会进步与神的意志没有丝毫关系,反对用《圣经》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即理性发展的规律。伏尔泰的观点
A.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
C.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特质D.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热切期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中国热”。那么,何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饱受法国人的青睐?这显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材料二   中国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12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有哪些契合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