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因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卢梭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指出材料一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
2021-08-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希腊的神话故事中,神并不走严肃呆板的崇拜符号,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会结婚生子,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会高兴,会悲伤,会自私,会嫉妒,他们也有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简而言之,他们是被希腊人神化后的凡人。所以美神阿芙罗蒂德虽残缺了双臂(即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仍然以神的姿态感染和震撼了无数的人。神性与人性赋予了石块以蒸腾不止的生气。她使人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神性与人性的融合。

——摘编自齐宇飞《从古希腊雕塑艺术看希腊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十八世纪,西方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启蒙运动。它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它比文艺复兴运动带有更加猛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他们要求建立“理性的王国”,重新构建人类秩序。

——摘编自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内涵有何不同,并结合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文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共同点。
3 .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同时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继承先秦思想的基础上,对一家之法与天下之法进行了区分,指出凡为一家一姓而立之法是一家之法,只有为“天下之利”而设的法才称得上是治法,主张以“天下之法”来取代“一家之法”。在此前提下,黄宗羲明确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命题,强调“治法”对于“治人”的优先性。他对理想的治法做了具体的设想,试图用设宰相、建学校、恢复方镇等制度的力量来治理国家,勾画了一幅制约君权的蓝图,从而使其认识达到了历史的高度。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黄宗羲重于对封建时代政治过程的批判而疏于制度层面的反省,他并没有否定君主制的合法性,这就使得其“治法”设想最终仍然滑向对治人的期待,这不能不说是其思想的一大遗憾。

——摘编自允春喜《在“治法”与“治人”之间---黄宗羲思想研究》

材料二   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他明确提出“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维护人的权利和保障人的政治自由,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认为“法的精神”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所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中,其中特别强调“法律应该同已建立或将要建立的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有关系。”因此孟德斯鸠从法治和民主、自由、平等相联系的角度称颂共和政体和君主立宪政体,并为资产阶级治国需要提供了更切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构想和方案,明确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制衡的学说,这是对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杰出贡献。

——摘编自魏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资产阶级法治思想》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治法”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宗羲“治法”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的法律主张与黄宗羲的“治法”思想相比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1-0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摘编自【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欧洲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能与欧洲启蒙思想“等量齐观”吗?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2020-11-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摘编自【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欧洲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7 .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三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并指出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019-1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协作历史试题
8 . 创新是思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希腊在希波战争中获得胜利,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高峰期,这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次,随着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的自然哲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并导致反对旧思想方法运动的出现,这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直接原因。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的旗号,以研究古典文化为掩饰,并借助古典文化去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思想。在复兴古文化的旗号下“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文艺复兴的目的是要去拥抱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法兰西诗人罗沙尔的诗句一语中的“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中国明清进步思潮与欧洲文艺复兴》

材料三   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学习,在欧洲乃至世界发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资产阶级在完成自身原始积累的同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理念,把这些价值诉求逐渐外化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自然哲学相比,智者学派有何进步之处?根据材料分析智者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的主要依据。
2019-1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4)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10 . 东西方思想文明在对话中相互碰撞融合,推动着思想文明不断地丰富、发展、多元化。仔细阅读以下几个研究主题,回答相关问题。
主题一   早期东西方思想文明的“遥相呼应”

材料一   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观点
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彼特拉克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主题二   孟氏学说的“墙里开花墙外先香”

材料二   孟德斯鸠的政治学说“墙外先香”(最先实践于美国),源于它的适用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作支撑。在与英美模式相似的商品经济与社会文化可以亲和的社会,它的学说相对可以实现。相反在社会历史文化专制土壤深厚,商品经济还没有建立的国家里,想通过激进的革命来对社会进行改造,而离权力约束和制衡的道路会更远,中国辛亥革命宪政之路没走通便是绝佳的例证。

——摘编自尹志学:《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


主题三   近代东西方思想文明碰撞与中国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他们的实践活动既与时代的脉搏相吻合,也将文明本土化的层次与境界提升了许多。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分别反映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所述最先实践于美国的是孟德斯鸠的哪一思想主张?请用材料二的观点分析辛亥革命宪政之路没有走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实践活动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