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并指出“黄氏之说,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理解,并分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无法“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的原因。
(3)根据黄宗羲思想和卢梭思想的影响,谈谈你对思想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学家薄伽丘讲过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把儿子送到深山修行,儿子长到18岁时,父亲带他下山去佛罗伦萨,迎面遇见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即问:“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急忙说:“赶快低头,别去盯着她们。”“可是她们叫啥名字呢?”儿子刨根问底。父亲赶忙编瞎话:“她们叫‘绿鹅’。”说来也怪,小伙子生平还从没见过大千世界,更没见过女人。可他却令其父大感意外地说道:“父亲,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十日谈》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   恩格斯说:他(马丁·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崇拜,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恩文集》

材料三   马克思说,(卢梭等)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马恩文集》


(1)从材料一中的两段材料能品味出其格调有怎样的变化吗?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段材料对应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对应着什么思想解放运动?它们产生了哪些历史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Chinoiserie)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欧洲人如醉如痴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那时,中国的商品、书法、绘画争着买;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丝绸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男女老少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国皮影;国王的王后养金鱼,大臣的夫人乘轿子;阔人在私家花园的中国式亭子里闲聊,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做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及莱布尼茨《中国近事》


材料二 法国的皮埃尔·索拉内特于1783年发表的《1774—1781年东印度和中国之行》说孔子思想也不过是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梦幻、格言警句和古老的童话与一点点哲理糅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某学者有如下论述:1789年以后中国的威望黯然失色,除去欧洲新的社会结构使中国思想在政治上变得无用这一事实之外,还找不到其他解释。其中之一是19世纪中国已不是18世纪的中国了……。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                                        

——摘编自《康乾盛世的历史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欧洲兴起“中国风”的原因并概括其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并谈谈你对此变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产生了号称“百家”的众多理论类型,还产生了《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综合百家的理论文本及一批高度抽象的理论成果。这必然导致“立君为天下”理论具备完整的思路和丰富的内涵。立君为天下、天下为公、天下一统、政由君出、君臣合道、无为而治、广开言路、平均天下、孝治天下、法理天下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命题形成相互论证的内在逻辑,道义高于君主成为影响极其广泛的政治理念及政治价值。——引自《中国学术界一个集体性的重大历史事实误判》(张分田《史学月刊》2016.9)

材料二 运行良好的政府必须像哲学体系一样有个一以贯之的系统,这样,财政、治安、和军队才会协调一致地朝着同一目标努力,这个目标就是国家的巩固和国力的强盛。这样的系统只能源自同一个大脑,那就是君主。君主如果愚昧无知,总是无所事事,寻欢作乐,他就无法完成为人民谋福利的神圣使命。君主是国家的第一公仆。……天主教徒、路德教徒、改革教派、犹太人和其他基督教派别生活在这个国家,并和平地生在一起……必须充分了解要尊重民众不去触犯他们的信仰,不管所信奉的是何种宗教

——腓特烈大帝的《政治遗嘱》(1722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立君为天下”理念形成的原因,这一理念对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带来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的“政治遗嘱”体现了哪些治国思想?结合近代世界历史,谈谈你对这些思想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