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典册都是史官的著作,内容大多是统治者言行的记录。史官将重要的史实、言行记录于典册,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参考……春秋后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     革,文化开始从史官手中逐步下移到民间。六经之类的经典则成了传授文化知识的教科书, 供人阅读。与此相对应,诸子的个人著述也逐步出现。书籍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一个划时代的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百科全书”一词,源于希腊语,意即“循环教育、通用常识”。通常情况下,百科全书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信息,或者至少是关于某一特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其出版是为了向文化素养越来越高的公众传播全面而应时的知识。从 18 世纪起,百科全书的民族语作品取代了拉丁语作品。而用各国的民族语言出版的第一部百科全书,破天荒地采用按字母顺序编排的方法排列条头;为使信息能够简易地传达给读者,全书用俗语写成,并配有大量图片。进入 18 世纪后期,伴随启蒙运动的不断深化,百科全书所表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进入更高层次。

——摘编自朱显亮《漫谈“百科全书”》

材料三 1897 年,“百科全书” 这一新名词由日本传入中国,进入了中文语汇。“百科全书”之融入中文语汇的过程,以及清末民初百科全书在中国的纷纷出版,密切地反映了发生在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摘编自陈平原、米列娜《近代中国的百科辞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典籍编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 世纪出现的西方近代百科全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对百科全书在近代中国的出版进行解读。
2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5次组卷 | 3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0-05更新 | 3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