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进化观念传入后,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
2022-04-30更新 | 46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检查官有安尼图斯,一个民主派的政治家;美立都,一个“年青而不著名”的悲剧诗人;还有李康,一个默默无闻的修词家。他们坚持说苏格拉底所犯的罪是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宣传其他的新神,而且还以此教导青年、败坏青年。那些起诉者在法官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起,就到处宣扬着“有一个苏格拉底,他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思考着天上并探究到地下的事,而且把坏的东西说成是好的。”而苏格拉底却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最终他被判死刑,并于公元前399年就刑,年约七十岁。

——摘编自[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摘编自[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智慧”的表现。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指出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社会的缺陷。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这些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仔细阅读材料二,分析这些思想的局限性。
2022-04-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之后,特别是17世纪,西方传教士在深入世界各地传播基督敏思想的同时,也把西方各地的信息资料带回了欧洲,使西方人了解到不仅欧洲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地球上其他民族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和种种神学,以此为开端的科学革命乃至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拓宽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伏尔泰提出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观,从而把人类精神的进步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伏尔泰的史学观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儿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唯理主义。伏尔泰举起理性主义大旗,并使理性主义成为他的文化史观萌生的哲学基础。此外,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图景。

——摘编自刘明《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管窥-以《路易十四时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伏尔泰史学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炎武和伏尔泰对史学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维多利诺、伊拉斯谟、蒙田等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提倡者,他们认为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发展人的智慧,并提出了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要求。维多利诺创办了“快乐之家”,他认为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一定要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学生只有在优美的环境和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身心才能和谐发展。伊拉斯谟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儿童不是生而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经过教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是理性使其成为人。蒙田要求在对儿童施行教育时,首先应该重视体育,此外,他还强调儿童要在父母的关爱下愉快、自由的成长。

材料二   卢梭在《爱弥儿》中集中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尊重儿童的天性,启发诱导儿童的发展;学习实用知识;培养儿童的兴趣;重视劳动,强调手脑并用;锻炼身体,训练感官。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是新旧教育理念的分水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充分提高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其儿童本位论的提出,使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祺蓉、陶志琼《西方和谐儿童教育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教育家儿童教育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人人可以平等,平等的基础是存在的,而在现实经济生活这一领域内,平等的基础,即每个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因为总体资源的稀缺,而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二   梯也尔(曾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解释拿破仑前后行事的不同说:“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的果实被剥落一空”,为什么会“狂乱”呢?因为“随着拥有无限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乱”。梯也尔得出的结论是:“公民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他敦劝法兰西人“永远不要由于滥用自由而牺牲他的自由,或冒牺牲自由的危险”。

——王养冲《拿破仑研究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简述拿破仑如何“拥有无限权力”,并概括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如何规避“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的现象。
2022-04-15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丁·路德公然挑战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自由。这就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平等。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主义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材料二   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已经摧毁了天主教会的势力,所以此时资产阶级反对的主要是世俗封建主即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故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又一次反封建的运动,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不满足文艺复兴对人性的尊重,主张以人的理性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标志着欧洲进入理性时代。所以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相比,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矛头主要指向封建专制主义;二是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或者说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标志着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慧《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新发展。
2022-04-14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学教育一派在明清两朝,即使出现官方扶持的情况,也不能占据主要位置。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理学与心学。不过,实学由于其主流反对理学、心学的空疏虚浮,倡导功利主义思想,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民主进步思想的形成,因而无疑体现了儒学的一个方向,客观上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实学教育家的思想不过是有感于理学、心学于经济于政事无补、光培养虚妄空疏的人才的情况,而期冀以恢复先儒传统,重新振作儒学经世致用一端罢了。

——摘编自林李楠《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

材料二   在这个文化转型的漫长过程中,1516世纪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变革活动象征着一个新生命的萌动。但是旧的文化尚未死去,新的文化也未壮大,双方仍然相互撕咬着纠缠在一起。到了17世纪,宽容精神、国家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勃兴已经基本上决定了这场旷日持久战斗的胜负,但是西方近代文化的最终凯旋曲一直要到18世纪才被启蒙运动奏响。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实学思想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5~17世纪中国实学思想和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大地以及一切低等生物都归所有人共同拥有,但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的财产。这是一个人专有的权利。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财产。只要他改变了任何物品的自然状态并把它带回家,他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劳动,加上了自己的东西,从而使它成为了自己的财产。……非经他们本人的同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其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没有这一点,他们根本谈不上是有产者。任何官长越权发出的委任状或命令,如同任何私人的委任状或命令一样,是无效的,不起任何作用的。两者差别在于官长拥有为特定目的而设的职权,私人则毫无职权。因为,使人享有行为权力的,不是委任状而是职权,如果违反了法律,那就没有职权可言。

——摘自洛克《政府论》(1689-1690年出版)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世界近代启蒙思想家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思想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2022-04-08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发展
(1)17世纪,________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2)18世纪,____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3)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2022-04-05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下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拔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04-02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