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反映了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8年的巴黎,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他的皮衣上拔下一根毛当作圣物保存的情形。伏尔泰之所以如此受到人民欢迎,主要是因为他
A.敢于批判法国的君主制度
B.主张通过革命方式建立代议政府
C.提倡人民主权的政治学说
D.提倡的天赋人权代表了时代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涉及国家权力分配中,某人提到:“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他意在表明
A.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尖锐
B.分权不利于国家行政效率提升
C.分权制衡有利于保障民主
D.国家权力分割应包括贵族和平民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约5000年前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私有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开始出现,而后一夫一妻模式的小家庭和最初以原始习惯来调整的婚姻家庭关系形成。周礼上说:“夫妻一体也”,夫妻是“一与之齐,终身不改”。照此说来,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自西周始,婚姻实行等级婚、买卖婚与父母包办婚姻,程序上则采取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奉行“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而在婚姻关系终止上,男方拥有绝对主动权。在家庭关系中,夫对妻、家长对子女占据统治地位,即“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雏形。后世继承了周代的婚姻家庭制度。两汉时,以儒家纲常伦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思想正式形成,这进一步确立了家庭规范,包括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内容。《唐律》与《唐律疏议》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基本原则,用儒家伦理尊卑长幼的等级纲常为中心来规范婚姻家庭制度。例如以父权与夫权为重点,规定了家长可为卑幼包办婚姻。宋至清朝均加以继承,当然也有所变更并加以完善。

——摘编自马荟《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

材料二   中国近代婚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变革”,而又以近代婚姻观念的变革最明显、内容最丰富。延续了几千年的以家族为本位,以维护男权为目标的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教冲击下,开始走上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道路,以个人主义、男女平等、自由自主为价值取向的西方婚姻观念输入中国,并逐步在中国近代婚姻观念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五四前后婚姻变革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封建家庭主义的束缚,对传统婚姻给予摧枯拉朽式的打击,使旧有的、野蛮的、半文明的婚姻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近代中国人一度树立起情爱、人性、自由、自主自立等现代观念。这一时期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婚姻目的出现了变化、婚姻主权开始下移、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发生了明显改变、夫妻关系趋向于平等以及文明婚礼开始盛行。

——摘编自《五四前后婚姻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与西方婚姻观念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婚姻变迁的影响。

2019-05-12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度高二升级考试历史复习达标试题
4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二升级考试历史模拟卷
5 . 康德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自由是让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在这里,康德强调的是
A.理性的重要性
B.自由的单一性
C.人的个体属性
D.人民主权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家庭就是社会的雏形,统治者是父亲,子女是人民,婚姻家庭的出现,意味着个人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前任意解释自由的人,要按照与自己不同的原则行事,听从自己的喜好之前要请教自己的理性。”这表明卢梭
A.主张自由婚姻的神圣至上
B.赞赏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
C.崇尚符合理性的家庭关系
D.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苏格拉底开始,古代希腊哲学从探讨自然界转变为探讨人的道德和思维方式。他将人的理性是万物的尺度,发展为人们对理性的逻辑规范、抽象推理,从而奠定了西方理性主义的原则。因此,他被称为“西方理性主义之父”。而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思想,提出了一个由纯粹概念、思维和精神构筑的“理念”王国,从而形成了他的核心思想

——“理念论”摘编自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材料二 关于启蒙运动,人们的评价不一,有的人认为启蒙运动是“理性时代”下的产物,有的则认为是非理性主义者的思想运动。尽管过去这么多年,启蒙运动对人类的影响还仍然存在着。而启蒙运动远不止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它的层次丰富多变,复杂性与多样性成为了这场运动永恒的探讨话题。它既不是纯粹的理性主义,也并非一味的倾向非理性主义,它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思想运动。

——【英国】罗伊·波特《启蒙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智者运动到苏格拉底、柏拉图时代古希腊主哲学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提炼作者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观点,指出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对“人文主义”内涵的重要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卢梭和伏尔泰是同时代的人,伏尔泰的伟大在于虽然对卢梭的作品深恶痛绝,但是当他知道瑞士政府要烧毁卢梭的作品时,他愤怒地对政府进行谴责。这一现象说明
A.伏尔泰具有鲜明的民主意识
B.卢梭与伏尔泰的作品风格相似
C.法国政府也因卢梭而遭到批评
D.伏尔泰与卢梭存在着根本分歧
9 . 苏格兰领启蒙风气之先。17世纪末,苏格兰居民识字率高达75%,高校入学率居欧洲之冠。176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爱丁堡问世,科技在其中占很大分量,表现出鲜明的“苏格兰特色”,形成了英法启蒙并驾齐驱的生动局面。“苏格兰特色”显示英国的启蒙运动
A.注重知识普及
B.热衷政治革命
C.缺乏理性思考
D.追求人性复苏
2019-04-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范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
D.人民革命权利
2019-04-21更新 | 856次组卷 | 102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