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任何思想家都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的产儿,作为近代西方分权思想的集大成者的孟德斯鸠也不例外。孟德斯鸠分权思想提出的背景主要是
A.封建专制的强化B.自然科学的进步
C.天主教会的衰落D.资本主义的萌芽
2020-04-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并已努力给他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土——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材料四: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请回答问题:
(1)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所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及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3)材料四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宇宙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支配,可以认识;严格应用“科学方法”以认识每一个问题;人类可以被“教化”而进步。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后一条则出于洛克的思想。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1733年出版的《人论》中写道,“人文科学(也许)和其他科学一样可以归纳出明确的几点”,启蒙思想家就想揭示这“明确的几点”。孟德斯鸠用自然界的机制来模拟社会运行机制,逐一分析各种社会条件,得出人类精神深层地影响政治体系运行的要素。在共和制中左右民主制度运行的是“美德”,左右贵族制度运行的是“节制”,在君主制中是“荣誉”,而在专制体系中则是“恐惧”。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分配和平衡的理论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等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不仅体现在它以民主与科学作为自己的旗帜上,也体现在它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

4 . 从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探究现代欧洲人精神世界,请对照前后阐述进行合理扼要的回答。

比较项文艺复兴(14~17世纪)宗教改革(16世纪)启蒙运动

社会背景
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兴起,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核心内容
主张人文主义,以人权反神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人性”为中心来观察问题。

形式
披着宗教外衣,以宗教异端形式出现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资产阶级直接鲜明地表明出自己反封建的立场。

影响
在思想和社会领域打击了封建势力,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2018-10-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予了它,但它与欧洲的启蒙运动,无论是文化基因、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是以民族主义为前驱,以救亡为己任的。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摘编自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材料二 在西方历史上,启蒙运动是一场长达几百年的拉锯式运动,通过不断的争论及无数的启蒙巨子充满真知灼见和战斗性的著作才为新思想的深入人心扫除了障碍,最终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但中国的启蒙运动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却仅仅持续了五六年,仅从时间的短暂上我们就应该对这场运动究竟会产生多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打个问号。因为解决一个比西方社会问题更严重,而国人又目光短浅,更具思想惰性的国家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场运动充其量只是对中国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现代知识分子及那些与城市联系紧密的国人施行了精神洗礼,而对远离城市的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们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在广大的农民中引发思想地震了——甚至连思想的痉挛也没有。

——冰云《陈独秀先生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功过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并指出这场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欧洲启蒙运动在“思想谱系”上的根本区别及两者在斗争目标和影响上的相同之处。
6 . 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
7 . 追求人的自由和政治的民主是众多思想家思考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理性时代”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编写

材料二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从此就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期望亦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1)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伟大的人”的名字以及其伟大成就。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围绕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8-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实际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这并非偶然。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学术和文化的先驱已从事希腊罗马古典著作的研究,同时进行了新的创作,从而揭开文艺复兴的序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历史证明,古今中外任何朝代中,没有先进文化支持的繁荣或暂时的“盛世”,实质只是一束没有根基的浮萍,或是没有灵魂的泥塑,其结果必然在泥沼中飘散或化为一堆泥土。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以及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都能从文艺复兴运动中寻觅出其最初的根源。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发端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相似之处,并从政治角度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之处。
2020-12-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的城邦中出现了一个以教授演讲、雄辩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被称作智者(学派)。智者们在城邦中发表演讲,教授青年各种知识。由他们倡导而引起思想和社会认识的巨大变革称之为智者运动。这场运动马克思·韦伯称之为“哲学的突破”,“它对构成人类处境的本身及其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兴起及其客观影响》

材料二   以孟德斯鸠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高举“自由”“平等”“人权”“个性解放”的旗帜,提倡发展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猛烈打击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和封建主义专制的桎梏。启蒙运动思想家们以理性为武器,希望带领全民摆脱愚昧,解放自我,是他们的共同目的。

——摘编自李莉《论启蒙运动对欧洲音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智者学派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0 . “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材料阐述了
A.启蒙运动的原因
B.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C.宗教改革的原因
D.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019-06-23更新 | 217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