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的教育观起源于智者的哲学观念,普罗泰戈拉说"他希望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最有效地管理城邦事务的称职公民",同时期,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打破门第限制招收学生。智者学派的主要课程除了修辞学和辩论术之外,还包括文法。普罗泰戈拉还首创"正名",要求准确使用语言名称。在教学方法上,智者学派采取的是集体授课和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据记载,高尔吉亚和希庇亚斯等智者经常会在奥林匹亚赛会时,面对参加赛会的运动员和无数观众,发表自己的演讲并且回答观众提出的所有问题,允许学生自由提问、集体讨论,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

——摘编自李娅囡《古典时代智者学派的教育观研究》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不仅给西方哲学注入了动力,而且也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深化,他在教育行为中运用哲学对话上的平等性原则,认为对话双方都是具有完整人格且独立的人而存在的。他说"不取报酬的人是考虑到自己的自由",因此,在他的教授对象中既有诡辩家安提丰、富有的克里同,也有雇工犹泰鲁斯等各色人等。苏格拉底从不以教师自居,常在街头、集市、宴会或广场上与人聊天,在与谈话对象的交流中,流露出求教者的口吻。他主张"德性即知识",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和问题的终结者,也无从谈起对学生的教导与控制,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后知后觉者。

——摘编自左玉迪《法理学视角下的苏格拉底教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智者学派的教育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教育观与其哲学思想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教育观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2021-01-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

——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儒家经典《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指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材料三   墨子在《墨子非命》指出:男人当“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叔粟”,妇女须“凤兴夜寐,强乎纺绩织,多治麻丝葛绪布”。为此,他还提出了“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著名论断。

——摘编自罗军伟《论墨子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西方劳动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儒家和墨家学派对生产劳动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学派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认识。

2020-08-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