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普罗米修斯是人类的创造者,对人类的福祉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船和帆;教会人类观察天象,用文字交流,驾驭牲口,采矿冶炼,农耕技艺,使人类生存得更舒服。更为重要的是,普罗米修斯冒着触犯天神的巨大危险为人类盗来了天火,使人类悄悄地踏进“文明的门槛”。

——摘编自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

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说:“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材料三 有位富人问苏格拉底:“我现在过得很富有、很幸福,求知干什么?”苏格拉底说:“所谓的幸福即至善,并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驱除心灵中的忧虑和致力于追求美德……而使一切人德行完善的只有知识。”


材料为古代西方历史人物的言论及所为。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体现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人物观点
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你问一个人为何要由道德,他会回答:因为我信上帝,上帝是全知、全善、全能的
18世纪/康德理性是道德的基础;“理性为自己立法”;每个人都有理性,也因而都是道德主体,不能被当成手段或工具来利用

——据傅佩荣《理性为自己立法一康德)等
材料所示为欧洲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道德产生的基础所发表的观点(部分)。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时代与道德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龙里县九八五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了解研究伟大思想家是人类不断认识自己和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①孔子②苏格拉底③董仲舒④顾炎武⑤老子⑥朱熹⑦普罗泰格拉⑧王阳明⑨黄宗羲⑩柏拉图韩非子孟子


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2020-05-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白鹿洞书院创于南唐。北宋初年,宋太宗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陆九渊等人曾在此讲学或辩论,成为理学思想的传播中心。宋末至清初是中国重要文化摇篮之一。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画面正中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表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各派古希腊知名学者。



比较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图片中所反映的学术活动的信息并分别作相关说明。(提示:至少两点)
2019-11-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约在70岁左右,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三年后,73岁的孔子告别了这个世界。……在最后的三年时间里,“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根据《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述,孔子在这个时期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

(1)整理古代的典籍:《诗》《礼》《乐》《书》《易》《春秋》;

(2)晚年孔子还在教育方面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史记》上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那是公元前399年的春天,70岁的苏格拉底被人控告。原告……控告苏格拉底犯有两项罪行:一是渎神或慢神,二是蛊惑败坏青年。为了审理这个案件,雅典城邦依法组织了一个包括501人的审判官团队。……对苏格拉底做出了有罪判决。……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按照当时的惯例,苏格拉底原本可以免除一死。……这位70岁的老人没有做出其他选择,而是选择了死亡。

——喻中《七旬圣贤的境遇——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12-2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1)据材料一,苏格拉底和孟子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著名哲人雅斯贝尔斯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8-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在“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的危机面前,有志于重振儒家伦理道德,提出了很多成圣的修养工夫。朱熹表述道德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分别运用“仁”、“智”的术语。用“智”来表述“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传统,而“仁”作为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也是毋庸置疑的,……朱熹这样说过:“若无这智,便起这仁不得。”“《大学》物格、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于圣贤之域。”
——刘克兵、、朱汉民《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
材料二 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今世士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此由学界之奴性未去,爱群爱国爱真理之心未诚也。盖以为道德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前哲不生於今日,安能制定悉合今日之道德?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在1917年8月写给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提出“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主张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道德思想,用新的道德思想重塑国民的道德心灵,以此根本改造社会,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摘编自彭平一、钟翡庭《论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对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并指出朱熹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就道德和知识的关系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提出的新道德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道德观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道德与社会发展这一问题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2016-12-12更新 | 4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杨家坪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9 . 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正如3个世
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
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人义主义产生的原因。试举一例说明“文人学者”是如何“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的?
材料三 民主制度与人文主义思想有着亲缘关系,正如君主制度与保守思想、专制制度与乌托邦式的唯科学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关联一样。
——兹维坦·托多罗夫《人文主义的昨日与夸天》
(3)结合18世纪欧美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2015-03-11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