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共同之处是,其思想都
A.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B.都为维护奴隶主统治服务
C.主张实行财产等级制度D.借助神话解释认识上的疑惑
2021-08-1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仓头中心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相传,有学者经常步行至雅典听苏格拉底讲学,并将“一阵辩论的旋风”带回其故乡,人们把从苏格拉底那里学来的语言技巧发展为辩论术,怀疑一切结论,由此催生的怀疑论在柏拉图创办的雅典学园流行了一个多世纪。这反映了
A.雅典哲学的传承与创新B.古希腊辩论活动的流行
C.苏格拉底对教育的贡献D.柏拉图政治观的空想性
2021-12-2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苏格拉底在与人们的谈话中,总是引导人们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正义和善,以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自的。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重视理性意识的渗透B.普及哲学的思想
C.批判城邦的民主政治D.主张美德即知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对神的信仰是真诚的,但是其信仰的具体内容不是基于宗教文献、宗教传统或宗教仪式,而是出于他自己的思索、考察。”可见,苏格拉底
A.不满社会现状B.以神为主要研究对象
C.具有理性精神D.事实上反对信仰宗教
5 . 古代东西方在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出现交流与融合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贱轻重皆有所称者也。

——《荀子·王制》

材料二   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构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精髓。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并且认为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面——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张树光、许松慧:《西方文明的摇篮一一古希腊罗马文化》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儒学与古希腊文化的差异。

材料三   在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调和论中,他经历了从以借鉴西方为重,到以中国固有文化为主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所导致,同时也与西方的学说、主义在中国实践频遭挫折密不可分。——陈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杜亚泉》材料四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

——周月峰《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


(2)依据材料三,分析杜亚泉形成中西文化调和思想的原因。材料四中杜亚泉认为“吾国固有之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2021-05-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让这群没有执政能力的公民参政议政,那无疑是城邦的悲剧。他说“享有最高名誉的人几乎全都有严重缺陷,而那些被认为是次于他们的人,却在注重实用的方面显得胜利、愉快”。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反对公民参与社会活动B.政治思想带有明显缺陷
C.主张公民全体参与选举D.肯定了理性观念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格拉底在70岁的时候,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本来只要苏格拉底认一下错,略如表点妥协,他完全可以避免死刑,但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这件事
A.体现了他践行“美德即知识”的主张B.充分证明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C.反映了他企图以死来博取个人的名利D.表明他认同城邦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021-07-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思想家认为道德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们都非常重视关于美德的讨论。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拥有美德靠的是出身,针对这一传统观念,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的知识从而具备美德。柏拉图则从整个城邦的角度考虑,提出美德应该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美德的践行。

——摘编自马躏非《古希腊艺术中的美德观》

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德观念在保有其追求美德与优长之意蕴的同时,逐渐深化了参与竞争、获取成功的内涵。这一趋向与当时法国教育、艺术领域以及各省学院中盛行以竞赛、展览和征文等形式鼓励竞争意识的现象相一致。启蒙时代的某些法国精英力图将本质上体现贵族精神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一种民族精神,从而实现社会改良之目的。他们希冀通过倡导竞争观念重塑法国人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并且推动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庞冠群等《见贤思齐、臻于至善:18世纪法国社会中富含美德的竞争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美德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美德观念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