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苏格拉底认为人需要学习广博且实用的知识,透过知识才会有智慧、正义等美德,成为有思想力的人,才能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材料强调(     
A.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觉醒B.重建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C.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D.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苏格拉底认为知行是一致的;道德就是知识,知识就是道德,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一定能为善不为恶。没有人故意为恶。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渴望征服自然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D.主张知善行善合一
2022-02-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思想家认为道德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们都非常重视关于美德的讨论。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拥有美德靠的是出身,针对这一传统观念,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的知识从而具备美德。柏拉图则从整个城邦的角度考虑,提出美德应该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美德的践行。

——摘编自马躏非《古希腊艺术中的美德观》

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德观念在保有其追求美德与优长之意蕴的同时,逐渐深化了参与竞争、获取成功的内涵。这一趋向与当时法国教育、艺术领域以及各省学院中盛行以竞赛、展览和征文等形式鼓励竞争意识的现象相一致。启蒙时代的某些法国精英力图将本质上体现贵族精神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一种民族精神,从而实现社会改良之目的。他们希冀通过倡导竞争观念重塑法国人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并且推动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庞冠群等《见贤思齐、臻于至善:18世纪法国社会中富含美德的竞争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美德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美德观念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人物观点
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你问一个人为何要由道德,他会回答:因为我信上帝,上帝是全知、全善、全能的
18世纪/康德理性是道德的基础;“理性为自己立法”;每个人都有理性,也因而都是道德主体,不能被当成手段或工具来利用

——据傅佩荣《理性为自己立法一康德)等
材料所示为欧洲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道德产生的基础所发表的观点(部分)。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时代与道德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3-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龙里县九八五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那么我们肯定会找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如果我们要看病,那么我们也必然会找医术高明的医生。”这反映出苏格拉底强调
A.物质的生活B.科学的精神
C.自由的权利D.理性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他强调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
C.水是万物之本原D.人生而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苏格拉底从欺骗敌人、自己人、亲人是否符合“道德”真理,与人们进行了对话探讨,使人们最终明白,“道德”真理不能用是否“骗人”来说明。由此可知,苏格拉底认为
A.美德不能等同于真理B.人们应该尊崇理性判断
C.真理的标准相对客观D.道德判断具有不可知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在大千世界中探求本原,不得其果。于是,苏格拉底改弦更张,认为本原不必外求诸宇宙世界,其实就在自身,求诸内归于自我是正确的方向。这表明苏格拉底
A.拓展了哲学的研究范围
B.提高了民众道德水准
C.纠正了哲学家认识偏见
D.开启了人文主义先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希望将每一项法则置于理性的观察中,将道德建立在个人的良知上,而不是在社会利益或天命上。”由此可见苏格拉底
A.认为知识即美德
B.反对利益与天命
C.强调理性与良知
D.注重法则与道德
2019-01-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